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微田园”式的村庄,想要同款
发布时间:2020-04-29 10:44:25 阅读 10947
随着砚山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
各乡镇的易地搬迁安置点,
也从当初政府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理念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
日前,阿猛镇就率先推出了“微田园”的发展理念,作为第一个试点的永安村,
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
文网讯 日前,记者走进阿猛镇永安村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一排排独立的白色相间的房屋映入眼帘,干净的道路两旁,全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竹篱笆,青绿色的竹子被划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竹片,精巧的被变成了各种花样,十分美观。
李应坤是村里编制竹筐的手艺人,也是村里的小组长,他告诉记者,搬来安置点,享受了国家的好政策,百姓们就用自己的手艺来表示感谢。李应坤介绍,竹子都是村民们自己去老家那边砍过来,样式是镇里领导给的图纸,党员干部和群众模仿着,自己动手编。
在村里,和李应坤一样的手艺人还有很多,他们告诉记者,在阿猛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竹子的习惯,如今被做成竹篱笆,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节约了民生设施的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安置点增加了浓浓的村寨特色,让那些上了年纪,又“闲不住”的老人有了消遣,无论是村社干部还是老百姓,大家都十分喜欢。
记者了解得知,永安村作为砚山县众多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其中一个,它是普通的,也是独特的。过去老百姓的生活仅限于吃饱喝足这一层面,但随着国家各种好政策的出台,很多老百姓都从中受益,思想也发生了改变。如今,脱贫攻坚进入到了重要巩固发展阶段,人居环境改变就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
阿猛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王罗凯介绍,永安村作为全镇试点,用竹篱笆点缀着,一是为了提高人居环境,其次是美观,第三是因为阿猛镇竹子比较多,做起来经济实惠。下一步,将在13个村委会编织竹篱笆来提升人居环境,这项工作逐步推开,形成全镇的一种特色和亮点。
【编后语】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各种各样简单却美观的“民生工程”,让过去政府“一手包办”、群众“等、靠、要”的局面得到很大的改变,确实是一个乡镇在脱贫攻坚战役里另辟蹊径谋发展的一种体现,旧房拆了,新家搬了,生活富裕了,人心自然也就稳住了,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乡镇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创造自己的村寨特色,让老百姓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卫姣 李云韬)
(编辑 侯佑琴)
(排版 李霄文)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