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文山州有11条措施

发布时间:2020-04-29 21:26:55   阅读 17350  

文山州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十一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强化政策落实,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结合我州实际,州委办、州政府办出台《文山州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十一条措施》。

突出产业重点

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

按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构建三七种植、加工、市场等三七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全州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高效、绿色发展,用5年时间在全州培育100个高品质药园,力争到2020年底,全州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实现综合收入220亿元,力争到2025年实现千亿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围绕我州蔬菜、水果、花卉、畜禽、人工菌等特色产业,落实“基地建设、培育龙头、品牌创建、市场开拓、标准制定、保障措施”六个方面的措施,用5年的时间在全州全面建成生态蔬菜、特色水果、花卉种植园及畜禽养殖园、人工菌栽培园共500个。到2020年底,实现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综合产值800亿元到2025年,打造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成为千亿产业。


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新体制,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到2020年底,力争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8万亩,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0万亩。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到2020年底,所有县道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达到90%,乡道四级以上公路达到50%;建制村通邮率达到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及以上县(市)超过95%,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公路物流网络;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实现全州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2%,邮政业务总量25%。大力实施光纤骨干网、农村光网提速、延伸覆盖工程建设,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到2020年底,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力争达到200Mbps,光纤宽带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覆盖2025年,高速光纤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家庭普遍提供500Mbps的接入服务能力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带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工作或创办企业。鼓励企业与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合作,建立以技术为纽带的农业技术联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对作出重要贡献人员或团队的奖励和报酬比例可达推广所得收入的60%,剩余部分不再上缴。建立健全专家团队对我州六个“100工程”产业的服务机制,推行“一业一组”“一企一策”点穴式科技支撑服务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我州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申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持续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好文山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及砚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示范引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省级“星创天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底星创天地达到3家。加强科技特派员培养建设,优化配置省、州下派的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到2020年底,我州“三区”科技人才选派达到560人次以上,科技特派员达到100人以上。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农业产业强镇、农村“一村一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等,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康旅融合、体旅融合、文旅融合等发展。开发旅游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新动能、新增长。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开展文山州地方风味菜系菜品研发和推广、特色餐饮名店评选等活动。

强化品牌农业建设

进一步强化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积极整合各种优势资源要素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中,扶强龙头企业,促进上下游产业同步协调发展。组织开展文山州绿色食品“10大名品”“10强企业”和“10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认真落实《文山州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及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到2020年底,“三品一标”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在较高水平,品牌价值得到有效体现。“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数量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有效期内“三品一标”数量稳定在150个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产量或面积占全州农产品总产量或面积的30%;获证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实现“三品一标”产品可追溯。


围绕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素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以县(市)、乡、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抓实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大工程,广泛开展农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2020年以文山市为全国试点、以砚山县、西畴县为省级试点,其他县结合实际开展试点建设。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有计划地举办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创业帮扶、转移就业等能力提升培训班,对有创业就业意愿和需求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从业及创业人员开展农民素质提升教育,州本级每年培育200人,各县(市)每年培育100人。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认真贯彻执行《文山州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财政、税收、用地、收费、金融等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加工水平高、产业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按照“清理整顿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要求,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州级农民合作社的考评奖励机制,指导好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


强化政策落实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加强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确保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产业项目。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采取资本金注入、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切实落实农产品初加工和农民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就业补助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规范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对符合贷款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贷尽贷。在贫困户自愿和参与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可采取合作发展方式,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于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并按要求规范贷款管理,使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并长期受益。鼓励有信贷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已脱贫户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农户贷款等。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支持乡村产业的比例要高于其他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

加大用地保障力度

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积极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地及“四荒地”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农业设施、乡村旅游设施、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小微创业园、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县(市),在县(市)、乡(镇)、村(社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给予支持。对直接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按设施农用地管理。

加大人才保障力度

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能力提升培训力度,支持贫困县在规模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大力发展就业扶贫车间,创造就业岗位,鼓励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等领办创办就业扶贫车间,通过创业就业带动作用,力争为每个村培养2名致富带头人。开展乡土人才培育行动,对州、县(市)现有人才项目开展整合提升,采取精准培训、技术帮带、政策扶持等措施,每年选拔一批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开展乡情聚才行动,以“乡情感召”“政策牵引”回引一批乡村产业发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鼓励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创业就业,促进农特产业发展。开展科技人员创业行动,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人才干事创业。开展“兴文人才”推选活动,加大优秀乡土人才激励力度,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来源:州委办)

(编辑 郭韦)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