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第一村长,真不是吹的
发布时间:2020-04-30 11:04:19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锻炼和培养干部,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智力”、
“智库”作用,
这操作可太厉害了。
文网讯 日前,砚山县阿猛镇向全镇189个村小组派出了第一村长,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左膀右臂”。这个被当地百姓称为“官方智囊团”的团队可厉害了,私人订制一般的服务究竟是啥样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日前,记者从砚山县城驱车前往阿猛镇牛玉塘村,一路上,海拔高、蜿蜒崎岖又略微颠簸的山路让记者对第一村长的工作环境充满了疑惑。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记者到达了牛玉塘村,四面环山的村庄,随处可见正在建盖的新房,让人眼前一亮,打消了“旧村破路”的疑虑。作为第一村长的张廷荣给记者介绍起了他的工作:“我任两个村的‘第一村长’,分别在牛玉塘和中寨坝,两个寨子都是苗族村寨,工作主要是对于上面的政策解读,下来宣传各块工作,并在寨子有大事小事的时候帮他们协调,也要来了解村情各方面。”
张廷荣还告诉记者,过去全村像样的房屋都没有几间,村中道路脏乱差现象严重,老百姓环境意识十分欠缺,后来几个第一村长一起出主意,利用农村老百姓“好面子”的传统,从家里有牛羊的农户入手,开动员会。一开始还有“顽固分子”说农村脏点没关系,但几次下来,经不住村干部们的有理有据的劝解,开始自觉的带上扫帚和撮箕,只要出门就自己清扫,村里定期评比出“懒人”和“干净户”,用村规明约来约束大家,朴实又好胜心切的群众这下,可自觉了。
牛玉塘村小组村民熊宋介绍,过去家里养牛,自己住楼上,牛住楼下,厨房、院子都下不去脚,自从村里评比卫生,他和村里的其他老人都争相竞争现在放牛,随时都是拿着一把铲子和锄头,用来刮牛粪。大家自个儿打扫卫生,环境干净了住着也舒服,自己的村自己爱护。
如今牛玉塘村45户农户2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103人,已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退出。和张廷荣一样开心的陶忠云也是身兼着哈库和沙子坡两个村的第一村长职务,大家都是四十岁不到的年纪,脸上却挂满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稳重和担当,他说第一村长就是拿来给百姓干实事的。
采访中,记者还见到了很多和他们二人一样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第一村长,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村干部,却在老师、医生、建筑师等各种各样的身份转化中与老百姓打交道,用最简单的方式和老百姓沟通,听他们,懂他们。
和“老派顽固”的老人讲政策,和“懒汉”讲勤劳脱贫……谁家打架,就劝架;谁家贫困,就帮他找发展项目;谁家孩子上了大学,就祝贺鼓励;谁家庄稼丰收,就树为勤劳典型....正如他们说的,他们只是民情的翻译员,然后给群众提供“私人订制”一般的服务,这是他们作为第一村长真正的价值所在。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卫姣 李云韬)
(编辑 侯佑琴)
(排版 李霄文)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