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5个试点“3+X”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蝶变”
发布时间:2020-05-15 08:46:32 阅读 15508
"3+N":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群防群治工作
特殊弱势群体服务管理
+
当地若干突出问题整治
文网讯 为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文山州选择文山市新平街道、砚山县者腊乡、西畴县兴街镇、麻栗坡县麻栗镇、马关县坡脚镇5个乡镇(街道)作为州级试点,探索"3+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防群治工作、特殊弱势群体服务管理+当地若干突出问题整治)试点工作,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山方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冲刺进入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行列。
"3+N"中,3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线不失守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广矛盾不上交、千村不发案的"西畴新现象",突出以非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村(居)小组和行业系统内部,筑牢维护治安稳定的坚固防线。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基层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退休干部、乡贤寨老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乡镇(街道)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协调会议,列出清单逐一交办,真正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点放在基层。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压实责任,探索决不允许推诿扯皮,把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推向社会,把应该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本级确实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
群防群治工作传统不能丢
坚持社会治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对象也是人民群众,着力推动专群结合,把群防群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平安建设中的传统优势来弘扬。面向全体市民,深入持久地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发动工作,让见义勇为、义务巡逻、举报犯罪、遵规守矩、抵制邪教、安全防范、事故预防、邻里互助、家庭和睦都是参与平安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见诸行动,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动员和引导到群防群治工作中来。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发展机场、铁路、公路、学校、市场、小区、工厂、单位、村寨等周边(沿线、内部)专兼职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壮大治安志愿者、治安信息员、义务巡防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使担负日常群防群治任务的力量达到辖区实有人口的2%以上,积极打造"我是七乡先锋""壮乡苗岭红袖标""新阿黑模式""十户联防"等群防群治品牌,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增进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度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
特殊弱势群体服务管理不缺席
在对社会公众提供均等化服务的基础上,突出弱势群体服务关爱,让基层社会治理彰显"文山温度"。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契机,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不折不扣落实"三条保障线"政策,让各类弱势群体更好地享受新时代发展成果。以戒毒所、安置帮教基地、专门学校、病残人员收治中心、康复医院等政法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寓管理于服务,让各类特殊群体得到应有的教育、矫治和挽救,迅速破解社会治安"怪圈",让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走在前列。以村委会(社区)、村小组、网格为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基层社会单位"管到人头"优势,探索全社会共同关爱弱势群体的"社区雨露工程",落实"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全面加强孤寡老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特殊病人、信访老户、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治安重点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等各类人员服务管理,在服务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N"中,"N"即:
突出问题治理不能回避。坚持问题导向,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立足各地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自选动作,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睁开眼睛能看到、闭上眼睛能想到"的突出问题,变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为亮点。紧盯城镇社会治理痛点,围绕流动人口多、治安乱象多、安全隐患多、物业纠纷多及交通拥堵、夜间扰民、卖淫嫖娼、环境污染、消防隐患等各类突出问题,精心确定自选动作,采取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多部门综合治理、行业专项整治等多种方式,限期迅速改变面貌。瞄准农村积弊陋习,着力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通过推行"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村、禁赌禁毒会),解决农村口角纠纷多发、偷牛盗马易发及封建迷信难改、陈规陋习难治、大操大办难控等突出问题,把人居环境、文明新风、移风易俗与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李永调)
(编辑 骆丽)
(排版 曾炜)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