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黎家庄的“三水”干部赵海山
发布时间:2020-05-26 22:27:35 阅读 18967
在丘北县八道哨乡黎家庄行政村,现年78岁高龄的党委书记赵海山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三水”干部。因为,他在日常工作中,给大家的印象是“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早上一身露水”,他为民、务实、勤政,深得村民们的爱戴。
赵海山1942年12月出生于八道哨彝族乡黎家庄村小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1年至1993年,他先后从事黎家庄村生产队记分员、会计、代课老师、村公所文书、村公所村长、村党支部书记。1994至今,他历任黎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党委书记。59年的工作经历、8个岗位角色的转变、32年的党龄、29年连任村党组织书记、古稀之年仍然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这一串串不同寻常的数字,见证了赵海山一辈子扎根基层、本色不改的传奇人生。如今78岁的老赵,看上去依然身体硬朗、干劲十足。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彝家人特有的淳朴、耿直和热情,更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时时给大山深处的各族儿女带来前行的力量和希望。
“三通”铺平逐梦路
黎家庄村是丘北县典型的少数民族边远高寒山区,80年代以前,这里交通闭塞、水电不通,饮水只能靠人背马驮。通电、通水、通路成为全村群众多年来的夙愿。土生土长的赵海山明白,一个地方要发展,解决通路、通电、通水的问题是关键,“三通”不通,一切都是“白日梦”。
为了让山区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从1989年起,时任黎家庄村公所村长的赵海山带领黎家庄13个自然村的村民掀起了人畜饮水保障热潮,各村各寨组织青壮年劳动力积极投工投劳建设坝塘和大水池10个,拉通管引工程3个。到2018年底,共计建设小水窖1159口,拉通管引工程4个村组,彻底解决了1158户5255人以及600余头大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在解决用水难题的同时,赵海山也瞄准了通电,1993年,已从村公所村长改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赵海山与班子商量后,作出了先把龙嘎新寨村的电拉通,再向其它12个寨子铺开的决定。之后,他带领罗文发等村干部起早贪黑,多方奔走,上下协调,通过近一年的努力,12月8日,龙嘎村98户群众漆黑的屋子终于挂上了光芒闪烁的电灯。2015年9月,伴随老庄科上寨最后一户电力的贯通,黎家庄行政村13个自然村的665户农户通电亮化工程终于实现了全覆盖。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为了修通道路,2002至2004年,赵海山通过“一事一议”的补偿方式,组织大龙潭、五家寨、啊丫龙、深凹塘、沙子坡五个村的群众投工投劳5200余个工日,硬生生靠锄头挖出了一条长18公里、宽3米的简易公路,解决了黎家庄行政村6个自然村以及树皮乡的法果、矣能等部分村寨32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2013至2018年间,同样是通过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先后修通姑租至老庄科下寨至山寨至深凹塘长8公里、宽4.5米砂石路,修通姑租至龙嘎新寨长6公里、宽4.5米砂石路,修通黎家庄至斗母长7公里、宽4.5米砂石路。同时,协调硬化了4.2公里七江公路至黎家庄村委会段,协调新建黎家庄至笼桥小坝子长达13公里弹石路。至此,黎家庄行政村13个村小组实现了“村村通路梦”。此外,还修通烟水路15条,共计30余公里,为11个村组1080户群众解决了生产难问题。“三通”问题的彻底解决,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党建促发展
作为黎家庄村党组织的领头雁,赵海山始终把基层党建摆在首要位置,20多年来一刻也未曾放松过。他十分重视年轻党员的培养,积极动员思想先进、有文化、有担当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及时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在他的努力下,黎家庄村党员也从它任职之初的52名增加到现在的124名,党组织从1990年的11个发展为今天的16个。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每天早出晚归,踏着露水,带着汗水,亲自参与项目选址、研究建设方案、督促施工进度,使13个村小组的活动室和活动场地实现了全覆盖。他注重党员学习教育,经常利用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机会,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党规、条例准则和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亲自为党员讲党课,用党的理论、党的成果武装党员头脑。赵海山虽然只是小学文化程度,但对丘北县的党史县情谙熟于心,讲党课见解独到,生动具体,有效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党员同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赵海山经常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专题安排任务,除组建5支村级宣讲小分队全覆盖宣讲外,还组织村“两委”和村小组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粉刷标语13条,发放挂历1100与份、通告1000与份、画册600与份,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线索摸排和研判,确保了扫黑除恶斗争的深入开展。
身体力行显担当
古稀之年,本应该安度晚年、享受清福,但倔强、执着的赵海山却始终放不下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2017年,全国上下打响了脱贫攻坚大决战,原本打算退出村委会班子,回家修养的赵海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重整行装,负重前行。其实,早在2014年,赵海山就向八道哨乡党委递交了精准扶贫责任书,立下了“青山埋忠魂,脱贫我卸任”的豪言壮语。六年来,赵海山走遍了黎家庄的村村寨寨,做到知民情、释民惑、解民难,他以身作则,带领着当地的干部群众苦干巧干加油干,脱贫攻坚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捷报频传。目前,全村有乡村医生5人,建有96平方米卫生室1所,三室一房分设,医疗设备42件。建设户厕53个,公厕28个。实施庭院和入户路硬化1144户,庭院完成478户,入户路完成585户。改造危房774户,引导57户档卡户种植万寿菊350.5亩、67户种植雪莲果483亩、23户种植烤烟277亩。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的163户723人,减少到2019年的54户245人。
2020年春节,赵海山接到疫情通知后,连夜带领黎家庄村民委及村小组干部逐家逐户开展排查,为上级决策疫情防控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防疫初期,深知疫情防疫知识普及群众重要性的赵海山,每晚都会一一拨打辖区内所有村小组干部的电话,指挥安排防疫工作,工作安排布置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前往有红白事的9户村民家中劝说,成功劝阻举办客事8起,从简办理白事1起。为了防止村民参加采花山、赶集等聚集活动,他每天清晨就到村口设卡,前后劝返150多名群众返回家中,同时利用喇叭、村广播等播放防疫知识,发动村组干部、党员张贴发放防疫宣传标语,组织开展消毒工作。在他的带动下,群众防控意识大幅提升,自发开展了“五净一规范”和“三堆变三园”行动,并自发组建了志愿队,在出入村路口设置路口,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民族。平日里,赵海山尤为重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到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他都会亲自落实,首先组织各村各寨的群众来一次“爱国卫生运动”,然后就是压轴戏,组织村内28支文艺队开展文艺汇演、体育竞技等活动,让党的政策入脑入心、春风化雨。
如今,78岁高龄的赵海山每天依旧为山乡群众的脱贫致富忙碌着,看着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一栋栋崭新的农家院,以及丰收的金黄玉米,长年一身露水、泥水、汗水交织的赵海山笑在脸上,乐在心里……
(丘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 顺 通讯员马卫忠)
(编辑 侯佑琴)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