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这里的洋瓜太“洋气”!致富全靠实力说话~

发布时间:2020-06-06 16:52:55   阅读 57872  

这里空气质量好,时间在长人不老;
这里生活质量高,喂猪都是用香蕉;
这个地方土地宽,三天你都走不完!


这里是哪里?马关县古林箐乡老房子村呀~
这里的“绿色银行”你值得了解

文网讯  佛手瓜又叫“幸福瓜”、“千金瓜”,文山人却爱叫“洋瓜”,因其清脆多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成为市民餐桌上最常见也是最喜欢的一道菜,可素煮可清炒,煲汤炖菜,吃法多样。当下,正是佛手瓜大量上市的季节,但若问“佛手瓜种植哪家强”,众人则齐指“马关县古林箐乡老房子村”。

6月3日,记者一行慕名前往马关县古林箐乡老房子村一探究竟。车子在绿色海洋中穿行,满眼的生机勃勃。山间道路虽然平坦宽阔,但弯道多多,让人不免有些晕乎困顿。纵然如此,可谁都舍不得闭目小憩,唯恐错过大好风光与乡间美景。很快到了目的地,一股泥土的气息和蔬果的清甜味儿直扑鼻中。眼前,成片的瓜棚像绿色的巨型盖毯,将山坡全部覆盖,尤为壮观。

来不及感叹,记者迫不及待进到棚内。“天哪,结这么多!”近两米高的瓜棚吊满了大大小小碧绿的佛手瓜,密密匝匝像秤砣一样,煞是喜人。一年轻小伙正在娴熟地忙着打理枯叶,透过瓜叶的细碎阳光照在他满是认真的脸上。见到记者一行,他赶紧羞涩地整理好因为热而敞开的上衣。

通过攀谈得知,小伙侯永久今年25岁,以前在浙江打工,现在家里种植了25亩佛手瓜,年收入达50万元。

“我以前在浙江一家化纤厂打工,做纺丝工作,一天要站立12个小时,计件算工资,多劳多得,自己不敢偷闲,累死累活每月工资才4000多元,根本不够自己用,更别说贴补家里了。看到村里人通过种植洋瓜、黄瓜都富起来了,年收入十多万元太正常了,所以我必须要回来。”侯永久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我家种了25亩佛手瓜,再也不用外出打工赚小钱了。去年成立了合作社,更是没了后顾之忧,瓜果一成熟,很多客商赶趟儿一样到地里收购,根本不愁销路,现在是供不应求。”

“这些瓜棚就是你家的绿色银行啊。”记者由衷地说。听到这话,侯永久更乐了,“对啊,你看,这些瓜就是一张张人民币,我要全心全力照顾好它们,它们才会源源不断地生产现金。”

说起年收入,侯永久轻描淡写地说,他家一亩地可产8000公斤佛手瓜,价钱好时,一亩瓜可以卖到2万元,除去化肥,每亩净赚1.5万元。仅佛手瓜这一项,全年收入就有40多万元。“除了佛手瓜,我家还有十多亩黄瓜、百香果,百香果今年长势更好,挂果率更高,马上进入成熟期,客商又要上门抢购了,本地人根本吃不到呢。”侯永久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佛手瓜营养价值较高,再加上产量高、管理简便、不需喷施农药、耐运输等优点,深受菜农的喜爱。据了解,为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老房子村去年成立了龙保种植专业合作社,运用“农户+合作社”,社员年底分红,统一收购的模式运作,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如今,合作社和农户在种植佛手瓜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的要求,合作社与农户实行订单生产,真正做到了产加销一体化服务。

龙保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兴春告诉记者,目前,老房子村种植达100亩的人家占了三分之一,户均50亩。现在入社的有56户,入股的有46户,分红是按照提成来分,年底分红1公斤提2分来分给社员。现在,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楼房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甜。

“我和你说,我们这里空气质量好,时间在长人不老;这里生活质量高,喂猪都是用香蕉;这个地方土地宽,三天你都走不完。”在田里干活的其他村民围过来,脸上漾着笑,用顺口溜向记者炫耀道。据悉,古林箐乡今年佛手瓜种植面积3000余亩,产量9000吨,可帮助300余户群众增收620万元,带动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51.2万元。 

“这里生活质量高,喂猪都是用香蕉……”离开老房子村,记者的耳边依然回响着这首顺口溜,眼前浮现着村民们甜甜的笑容。瓜果甜,生活甜,甜透了村民们丰硕富足的日子。


(文山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玮 李正红 窦文金 通讯员 贺艳婷)


(编辑 刘梅)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