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扶贫故事|“软弱涣散”?看阿落白村这样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20-06-08 15:55:06 阅读 9388
丘北县腻脚彝族乡阿落白村隶位于腻脚彝族乡东部,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深度贫困村。2019年,阿落白村因组织动员力弱、带领致富能力不强,被列为软弱涣散贫困村进行集中整顿提升。通过一系列措施,阿落白村终于祛除了"软弱涣散"祛病根。
全力整顿提升
知耻而后勇。阿落白村党总支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整改工作,首先从党支部入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组织建设方面、基本活动和制度执行方面、基本保障方面持续发力,主动发现青年人才4名,并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做好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推荐党员外出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把贫困村的党员动员起来、管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以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为契机,将"主题党日"与志愿服务、党性教育、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发展推动力;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达到3万元,基层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精心培育产业
阿落白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土壤具有"夜潮"的特性,适宜发展万寿菊、白菜、三七、中草药等高原特色农业。但因发展品种单一、产量小、销售渠道有限等问题,产业问题成为制约阿落白村群众脱贫致富最大的"短板"。村党总支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大力提高土地亩产值,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2019年共发展种植万寿菊3230亩、雪莲果2970亩、白菜1050亩,发展中草药三七360亩;养殖生猪4536头、黑山羊7626头、本地黄牛475头、鸡2715元。并积极争取3万元扶持资金引进发展紫丹参26亩,引进白菜新品种、人参果种植,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引导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了群众收入,为如期脱贫、稳定脱贫、长久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
拓宽致富渠道
2019年6月,上海电商企业拼多多"多多农园"在丘北县腻脚乡阿落白村落户,开启了电商企业驱动脱贫攻坚新模式。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主动作为,在"拼多多"公司的支持下,成立新农商公司,命名为"丘北县阿大鲁雪莲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阿落白、腻脚、鲁底、大铁4个村委会22个村民小组的1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62人入股,成为了首批社员,社员享有一系列优惠优先政策,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优先收购社员的雪莲果,社员则可以任意选择销售对象,合作社的所有运营利润,按照户均0.3%的比例进行分红,促使社员在稳定收购款的基础上,能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村党委委员舒跃文作为公司负责人,在"拼多多"平台开网店,收购雪莲果直接通过网店出售,开启了雪莲果产业"电商时代",2019年合作社有雪莲果种植基地300余亩,产值预计500余吨,目前已通过网络渠道销售100余吨,快速有效带动阿落白村农产品线上销售,把收购等中间环节的利润留给农民,让全村从传统的"小、散、弱"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开拓了致富的新道路。
补齐脱贫"短板"
村党总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脱贫退出标准,逐村、逐户开展短板梳理补齐工作,铺开农村危房改造、村内道路硬化、小水窖建设等扶贫项目,全力推动问题短板"清零见底"。以"万企帮万村"活动为契机,争取云泰公司扶持资金16.6万元修缮、清理、加固阿落白村小组3个水塘,保证了人畜的日常用水;积极争取丘北县辰金石材有限公司扶持资金7万元用于村民委办公楼的改扩建项目,进而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并积极向挂钩单位争取办公设施、设备,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办公条件。在整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村组干部和党员在8个村小组全面铺开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每家每户实施入户路硬化、庭院硬化、厕所建设、"人畜"分离、"三堆变三园"和户内环境整治,并依托"一约四会"和"五分钱工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洁行动,党群同心共建美丽乡村,彻底改变了阿落白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局面,为走向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激发内生动力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才是真正的脱贫。"村党总支确定了先抓班子,再抓党员,最后抓群众的"扶志、扶智""三步走"工作方向。在抓班子方面,积极实施"四议两公开",凡是涉及民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坚持召开总支扩大会议,听取支部委员、村民委员会委员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抓党员方面,建立了党员学习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上级党的路线方针、最新扶贫政策、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等,着力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政策掌握水平。通过引导全村58党员和40名村组干部在自家门上安装"共产党员户""村干部户"的门牌"亮身份",在各村民小组划分党员和村干部乡村治理责任区,党员联系农户,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倒逼党员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在抓群众方面,通过开展"三讲三评""感恩教育",向贫困户宣讲扶贫工作,调动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开展"孝老敬亲"、"文明家庭"、"光荣脱贫户"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乡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补足群众精神食粮。同时,实行一个党员对接一户贫困户的"一对一"帮扶制度,助力脱贫攻坚,全村贫困群众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陈海青)
(编辑 刘梅)
(排版 钟晓明)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