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扶贫故事|不毛之地变美丽新农村,广南村民搬进“新世纪世外桃源”
发布时间:2020-06-11 17:28:17 阅读 12228
这里是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搬前问题和困难一堆
搬后各种美化、绿化、亮化焕然一新
今天,我们去看看广南县黑支果乡银子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黑支果乡银子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广南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安置点位于黑支果乡脚木塘村委会银子洞,涉及该乡脚木塘行政村半坡、中寨、丫口3个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整体搬迁及部分其他行政村住房条件较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1个村小组222户9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8户331人)。项目计划总投资4899.355万元,整个安置点占地面积143.5亩。
由于搬迁人口众多,人员结构复杂,且来自不同的村寨,银子洞易地搬迁安置点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为了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安危,黑支果乡党委政府克服各种困难,逆水行舟,硬生生把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一个美丽新农村,迎来各村寨的羡慕嫉妒,村民们自豪地把他叫作“新世纪世外桃源”。
危险来袭,搬还是不搬?
银子洞搬迁之路经历了一波三折。
最初2016年的搬迁动员,一天夜里,黑支果乡自然资源所接地质灾害监测员报告:脚木塘行政村中寨背后山坡出现一条很大山体裂缝,存在山体滑坡的危险。乡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一边指导监测员继续做好监测并通知群众随时做好撤离准备,一边将该情况上报乡党委政府。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脚木塘行政村半坡、中寨、丫口三个村小组的平静,时断时续的搬迁念头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该地是2015年被列为地质灾害点,历届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但碍于资金、项目以及群众思想不统一等各种原因,项目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经过这一次变故,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乡党委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积极争取项目,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把人民群众搬迁至安全地段生活。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各种宣传资料,搬迁工作支持力度呈现两极分化,村里一些年轻人、老党员、老干部积极支持搬迁,而一些老年人、思想落后的人坚决不搬迁,中途甚至出现群众围攻工作人员,打杂工作车辆事件,搬迁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得知情况后,乡党政主要领导带队,靠前指挥,本地干部主动请缨,组成银子洞搬迁专项工作小组,进驻银子洞,白天量地划线,晚上走家闯户,就目前的搬迁政策、搬迁后的效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与群众交心谈心。经历几个月的拉锯战,最终群众明白党委政府的良苦用心,一致同意搬出大山,迈出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
搬迁后怎么分地?
经历了地勘、测量、基础建设等前期工作,搬迁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所谓好事多磨,正当大家以为一切应该顺利成章的时候,突然一个“隐形炸弹”在群众中散发开来,那就是分地建房问题。银子洞易地搬迁安置点对象是由脚木塘半坡、中寨、丫口三个村寨的群众及鼠街行政村部分档卡户组成的,部分群众提出以村寨划分宅基地,部分群众提出全部打散划分宅基地。一时间搬迁对象迅速形成两派,而且人数几乎持平,互不相让,大家情绪异常急躁,部分群众直接拒绝配合乡党委政府的分房工作,要返回老宅居住,搬迁工作再次陷入僵局。就在大家心理防线即将崩溃的时候,乡党委政府重拳出击,严厉训斥部分故意捣乱分房工作的人员,并综合考虑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提出将整个搬迁地块划分三大块,按照先以村寨划分,然后再由群众以抽签的形式划分宅基地,几经周折分地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在经历了一番斗智斗勇后,安置点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建房工作。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乡党委政府决定实行统一规划自主建设的原则,然而好心却办了件坏事,在经历了第一批群众建房后,安置点开始热闹起来,由于该地基础设施较好,地势平坦,人丁兴旺,逢年过节,周边村寨的群众全部聚集在这里唱歌跳舞,喝酒打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周边地块迅速升值,超市、饭店、棋牌室如雨后春笋崛地而起,实施搬迁前没有列入搬迁的、没有分家的群众开始了无休止的闹腾,没有的想要,有了的嫌少,闹建房补助少、闹没有分到宅基地、闹宅居地不够住等各式各样的闹,部分群众甚至故意拖延建房时间或者拒绝建房,一时间安置点建设可谓是七零八落,群众怨声载道,纷纷质疑乡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就在这时,乡党委政府想尽办法,整合全乡的力量,召开群众会议,分期划片,对安置点的建设定时、定人、定责任,进村入户开展政策的再宣传、再讲解,经过几个月的宣传与讲解,做通群众工作,一举将安置点房屋全部完成建设。
林子大了谁来管?
房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成以后一系列新的问题随之衍生出来:饮水管理不到位,群众吃水困难;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安置点的美观;整个安置点污水横流、垃圾满天乱飞,鸡乱飞,猪乱跑,严重影响安置点的幸福指数;安置点再次陷入混乱状态,针对这些问题,乡党委政府再次组建工作组,由乡党委书记朱云松带队,及时组建银子洞党支部,通过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安置点的管理,及时进驻安置点,召开群众会议,建立村规民约,通过建章立制,实施小区化管理,对安置点的各种混乱状态进行专项整治。通过整治,安置点基本形成党支部牵头,小组干部主动作为,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安置点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确实做到给钱给物还给了一个好支部。
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安置点新建2个养殖小区,满足群众养殖需求;引进合作社实施沃柑、巨菌草、文山高峰牛等产业,鼓励群众自发种植核桃、苦参、油茶等,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配置垃圾车1辆,并由专门人员对垃圾进行处理,提升安置点人居环境;新建文化广场1个,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文化活动需求;开设扶贫车间1个,对全乡的劳动力进行输出安置;对整个小区进行复垦复绿,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实施文化墙200平方米,加强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接下来计划建设银子洞幼儿园、卫生室、党建室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几年的努力,银子洞人民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了,思想富起来了,文明建起来了,袋子鼓起来了,安置点生产生活实现了质的飞跃。
经历了四年的搬迁“马拉松”,现黑支果乡银子洞易地搬迁安置点已经实现小区化管理,各种美化、绿化、亮化焕然一新,政治、经济、文化突风猛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再创新高。
(张志东)
(编辑 侯佑琴)
(排版 张振飞)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