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贫穷不再是他的“代名词”(下)

发布时间:2020-06-15 09:40:07   阅读 29006  

——探访“苦干实干 手创幸福”的脱贫攻坚马关模式(下)


山村为什么这么美?

提起农村环境,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脏乱差”。如何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马关县狠抓“关键人群”、制度保障,探索出“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的农村人居环境“十二字”经验。2018年,马关县被列为省人居环境示范县。

       随便走进一个村寨,入目可见的都是干净整洁的村内道路,绿植葱茏的农家庭院。图为古林箐乡后槽村干净整洁的村内道路。

在马关县采访期间,我们走了很多乡镇和村寨,让我们惊奇的是,不论走到哪一个寨子,都出乎意料地干净整洁,村内的道路上找不到一泡牛屎、一袋垃圾,家家户户庭院里都摆放着几盆鲜花,走访的农民家里,到处收拾得干净整洁……这样的乡村环境,彻底打破了我们对“农村”的认知。

在南捞乡新发寨,有村民赶牛路过,却不见路上有牛屎,仔细看才发现每个赶牛的村民都提着一只桶、一把铲,这样他们就能随时将牛粪清理干净。“不打扫可以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村民们说:一泡牛屎100元,如果不扫,不仅要被罚款,还要被记入征信卡,以后办事都会受到限制。谁都不愿意因小失大,备上工具随时清理牛粪渐渐成了习惯。“街道干净,我们住起来也舒服嘛!”一个大爹对我们说。

对“脏乱差”习以为常的农村变得如此整洁干净,马关是怎么做到的?村规民约、红黑榜、征信卡等措施的实施,是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的几大“法宝”。在激发内生动力的基础上,有奖励、有惩罚、有约束,这样的制度实施起来很快就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八寨镇喜主行政村扎格底村小组养牛的人家多,村子里牛屎随处可见,又没人清理,臭气熏天,滋生了大量苍蝇蚊虫,碰到下雨天更是无从下脚。要改善人居环境,怎么办?村民们聚在一起开会商量出个办法:自家牛拉的自家清理,不清理的一泡牛屎200元,并且还要记入征信卡。这个决定被村民们写进了村规民约里,每个村民都按上了红手印,谁违反了就要认罚,没得商量。“村民也很清楚,按了红手印就不能耍赖,大家自觉遵守、互相监督,200多户人家,那么多牛,村里的路上愣是没有一泡牛屎。”八寨镇党委书记骆瑞荣欣慰地说。

如今,走进马关县的村村寨寨,“干净、整洁、美丽”是人们的第一直观感受,无论走进哪家,都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各种鲜花绿植摆满庭院,生机勃勃,让人心旷神怡。

马白镇马洒村现在的日子,也许正是许多农村为之努力的样子:规划整齐的街道、充满特色的民居,浓郁的民族历史文化让马洒成为周末及节假日的打卡胜地,村民通过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外出务工等增加经济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看到村里发展得这么好,很多外出务工的青年都准备回来了。”村干部对记者说。这在两年前,是根本想不到的事。马洒村的整体改造建设,让这个古老的壮族村寨华丽蜕变,来过村里的人都不无羡慕地说:“能在这样的村子生活,还去城里干嘛?”

脱贫路上,还有这样一群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马关县采访的几天,不管到哪里,我们都能感受到在当地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热火朝天的干劲。日新月异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的生活质量,让农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而这,正是数不清的基层党员干部俯下身子,踏实干事的结果。

马关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脱贫攻坚始终是马关县委、县政府及全县各族群众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教育引导党员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

侯玉林是小坝子镇田湾行政村半坡村小组组长。半坡村偏远、闭塞、贫困。村民的地都在山脚,可家都在山顶,一来一往的山路让群众苦不堪言。特别是碰上收获季节,庄稼成熟了,得靠人力往山顶上背,一天最多只能跑三趟。“村里的女人们,前面吊着孩子,后面背着一大篓庄稼,还要爬这么陡的坡,太费力了!好多女人背着背着就哭了……”侯玉林看着就觉得很心疼。他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利用农闲时间,投工投劳、耗时两年修通了山头至山脚的一条长9.7公里的牛车路。之后,又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整合了资金,把这条牛车路修成了可以通货车的乡村道路。

作为村长,侯玉林琢磨着带大家外出务工赚点钱。可他毕竟也是一个农民,带着村里的壮劳力到县城找工做,有时做完工却要不到工钱。侯玉林就用自己的钱先垫付给村民,自己再想办法去追讨。“我带大家出来找的活,我负责!”他说。

田湾村要建完小,需要迁坟41座,其中有11座是侯玉林家的祖坟。在农村,迁祖坟是一件大事,村民开始有些抵触,可侯玉林第二天就把自家的11座祖坟全部迁出。村民看在眼里,第三天就接连把自家的祖坟都迁走了。不到一个星期,半坡村内的41座坟全部迁走,这速度让所有人都惊呆了。“群众看干部,干部不带头,怎么能说动别人去做呢?”侯玉林说。

农闲时,侯玉林经常会外出打零工,挣到的钱大部分又被他花在了村民身上。可他总觉得做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点亏都不能吃,还算什么党员?”面对别人的不解,侯玉林这样说。

八寨镇党委书记骆瑞荣,两年前从县城调到八寨工作,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乡镇一把手工作经历的女人来说,这样的调动让她“压力山大”,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来了。不熟悉工作,一点一滴做起;不知道如何做群众工作、如何与村干部打交道,一件一件小事做起,硬是把八寨的工作从全县的“尾巴”做到了全县前列。

两年的时间,骆瑞荣从一个“办公室白领”变成了一个风风火火的“女汉子”,皮肤晒黑了、嗓门变大了、高跟鞋收起来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了……但看到八寨这两年的变化,她觉得真值!“我当时来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能给组织丢脸,不能辜负家人的支持。”

牺牲在扶贫路上的八寨镇纪委书记王永帅,因为扶贫工作太忙,40岁了还没有成家,他总是说:等扶贫工作结束再考虑结婚,不然工作太忙,没时间陪伴。

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的蔑厂乡大吉厂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华维,从来没有抱怨过基层工作的辛苦、待遇低,反而还劝儿媳妇也要到村委会工作,他说,“我们都是农民,能更好地帮助乡亲是件好事!”

这样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了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马关县6200余名干部职工挂钩帮扶,560名驻村工作队员蹲点工作,苦干实干,久久为功,让全面小康的幸福阳光普照38万马关人民。

幸福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如今,和中国众多边境县一样,马关也在时代大潮中,用自己的双手让家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这片热土上,播种着新希望,收获着新幸福,建设着美丽新家园!


(记者  杨光荣  窦文金  王玮  李正红)

(编辑  刘梅)

(排版  尹颖)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