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扶贫故事 | 曼竜村花倮人敲开幸福之门

发布时间:2020-06-22 17:55:07   阅读 12023  

项目扶持

大兴产业

……

如今曼竜村

早已改天换地

花倮人属极少数民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分布在广南、西畴两县结合部,人口2000余人。曼竜村是西畴县唯一一个花倮人聚居的村子。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得益于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政策,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18年脱贫攻坚省检、国检中,曼竜村两次被抽检,均顺利达到脱贫考核标准,幸福敲开了每一户花倮群众的家门。

曾经,半数人家外出借粮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花倮聚居村落,曼竜村贫困程度之深超乎寻常。

"我小时候,村里一半的人家粮食不够吃,每年都会向邻村的亲朋好友借粮,以应对生存危机!"回想过去贫困的生活,60来岁的曼竜村村小组长王志昌唏嘘不已。

曼竜村是西畴县鸡街乡海子行政村辖下的一个自然村,有农户128户595人,其中花倮人就有577人,占全村人口的96.9%。

偏居深山,山高路远,近乎与世隔绝。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居住在高山之巅的花倮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艰难求存、繁衍生息。

土地少、耕种条件差、产业单一、生产方式落后,这是农业生产面临的困境;茅草房、人畜混居、出行难,这是生活艰苦的具体写照;孩子听不懂汉语、村民发展意识淡薄、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或许是花倮人贫困交加的根源……

"从我记事起,我们村一共发生过6起火灾,烧死了牲畜,住房化为灰烬。"对于住在茅草房的那段岁月,王志昌仍记忆犹新。他说,这几家造孽啦(意为可怜),他们家被烧了精光,没吃的没喝的,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后来,是靠政府救济一点,村民你家给一斤玉米,我家出一斤荞子,这才帮他们家度过了难关。

事实上,曼竜村也曾试图发展产业,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但均以失败告终。

1996年,曼竜村发展过烤烟,但因烟农不掌握烘烤技术导致烤烟一炉炉烤坏;种过花椒,但种出的花椒只长株不挂果,也宣告失败;种过亚麻和核桃,同样效益低微;发展甘蔗种植,虽然长势茂盛,但糖分含量低,糖厂拒收,加之又遭受霜冻危害,村民对于发展产业心灰意懒。

贫穷困扰着这里的每一个村民。据2014年对曼竜村档卡户开展精准识别数据显示,66户319人被纳入档卡户管理,贫困发生率高达53.52%。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依靠村民自身实现如期脱贫,显得遥不可及。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这是各级党委、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鸡街乡切实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部署,加大对曼竜村项目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打赢花倮特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战。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争取到2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建设村内主次干道及排水沟;争取30万元,解决曼竜小学排污问题,并扩建村活动场地。

在产业发展方面,先后投入80多万元,分别硬化蔗区道路2公里、开挖机耕道路6.6公里。

在补短板方面,从住房保障、人居环境改善建设、饮水保障3个方面规划发展,完成投资644万余元,完成房屋改造(重建)98户,牛圈改造116户,卫生厕所建设126户,庭院改造98户,硬化入户路72户等等。同时,2019年、2020年分别争取到专项资金50万元,对107户无厨房或破旧厨房进行修建和翻新维修,新建村内排污设施,新开挖机耕路1.46公里。

此外,鸡街乡还投入37.2万元新建曼竜彝族文化传习馆;争取到10万元文化传承资金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项目扶持,如今的曼竜村,村内道路纵横交错,再也不是过去无处下脚的粪污流淌之路;房屋也被砖混结构的安全牢固美观的楼房所代替,有些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住进了镶嵌着罗马柱的气派洋楼;昔日被冠以脏、乱、差名声的村庄,已经改天换地,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人们视野。

大兴产业让村民持续增收

村民要脱贫,光靠政府帮扶还远远不够,只有重视产业扶贫、培树产业,这才是挖穷根、开富源的治本之策。

鸡街乡党委政府通过认真研究,决定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作为曼竜村的支柱产业。面对村民发展产业消极不配合的心态,动员村干部、党员率先垂范优先种植。

村望村、户望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党员带头干,老百姓才信服你。党员干部也不辱使命。赵显亮认6亩、赵显友认6亩、王志昌认8亩……2016年,18户党员干部共种下80多亩甘蔗。由于品种改良、管理到位,亩产达到7.4吨,当年每吨收购价430元,亩产值3182元。

收益好,示范带动效果显现。2017年,全村甘蔗种植面积增加到230亩;2018年扩大到360亩;到了2019年,达到510亩。今年又新种770亩,总种植面积达到1200多亩。

较好的经济收入带来了村民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又促进了收入渠道的拓展。如今,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村民人人重视发展增收。随着甘蔗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村民养牛、羊、猪、鸡的热情。截至目前,全村养牛360余头、猪600余头、羊200多只。此外,全村还有40多人(多为夫妻工)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一对夫妻每年务工收入8至10万元。种植、养殖、务工收入三源合流,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就以王志昌家为例。今年,他家种了52亩甘蔗,养了7头牛、21头猪、60多只鸡,加上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年收入预计30多万元,幸福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曼竜村新旧对比图

实干创造美好生活。站在新的起点上,曼竜村村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为强烈,脚步更加坚实有力,正昂首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 李正兴 骆丽 通讯员 许志敏)

(编辑 郭韦)

(排版 钟晓明)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