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基层监督难难难,文山有办法破解
发布时间:2020-07-03 17:09:20
文网讯 今年以来,文山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主责,紧盯基层"微腐败",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将监督延伸到"最后一米",有效解决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缺乏抓手、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积极探索实践监督执纪监察片区协作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基层监督力量,破解乡镇纪检监察力量薄弱、办案资源不平衡、熟人社会监督难等痛点难点问题。砚山县实行"集团办案"机制,将县纪委监委的8个纪检监察室、11个乡(镇)纪委、17个派驻(出)机构组成三个"办案集团",由县纪委监委3位副书记(副主任)分别担任总指挥,对分管联系范围内的案件进行统筹协调,对办案力量进行优化组合,提高查办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西畴县实行"双挂三联"工作机制,由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挂钩到乡(镇),县纪委监委和县委巡察机构干部挂联到村委会(社区),整合县、乡(镇)、村纪检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力量,成立9个联动工作组,构建上下贯通的一体化监督体系,通过"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推动形成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动车组",着力破解基层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难题。马关县将全县14个乡(镇)纪委和16个派驻机构划分为3个协作区,通过盘活资源、优化结构、优化思路、整合力量,着力破解基层人手少、业务不熟等难题。
通过落实村务公开报备制度,各村(居)委会对政务、村务、财务等事项公开情况报乡(镇、街道)纪委备案核查,乡(镇、街道)纪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杜绝"村雾公开"。通过严格执行资金监督台账制度,全州104个乡(镇、街道)对各类资金建立独立监督台账,明确资金类别、数量、使用范围和对象、使用程序、资金的去向和用途,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防"跑冒滴漏"。通过探索推行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走访群众制度,变被动为主动,着力解决扶贫领域政策落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责任落实以及干部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督促各县(市)、各州级牵头单位持续压实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召开全州贫困县纪委书记上半年工作例会,对去年全省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红白榜"排名靠后的7个贫困县纪委书记进行集体约谈。开展全州纪检监察系统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处置及案件质量评查,对丘北县、马关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蹲点监督,到广南县黑支果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廉洁扶贫"专项行动。
在总结"蹲点调研"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各县(市)探索实践符合农村特点的巡察方式,丰富和完善巡察经验方法,初步形成一套具有文山特点的对村巡察模式后,围绕边境村、山区村、民族村、城镇社区"四种类型"的村(社区)不同特点,进一步探索实践,深化对村巡察示范建设,各县(市)重点选择2至3个对象建设示范点,形成"可听、可查、可访、可谈、可看"的试点经验。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开列立行立改、转办、移交快速分类处理清单,实施靶向治疗和"点穴式"整改,同时建立巡察与督查同向联动机制,立行立改事项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问题整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效,经过多轮次、全方位的延伸巡察,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党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得到提升。
(州纪办)
(编辑 侯佑琴)
(排版 尹颖)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