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市:增量提质,让适龄人员有学上、学得好
发布时间:2020-07-29 10:20:4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7月29日,文山市首次举行教育工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程伟介绍近年来文山市教育发展情况。
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文山市深刻认识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保证教育公平,而实现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增量提质”,包括学位足、师资强、理念新、质量高等等,要让人民群众的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学前教育。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117所,在园幼儿2.69万人,学龄前儿童毛入学率从2017年的87.44%提高到90.61%。在城区在只有州幼儿园、市第一幼儿园、军分区幼儿园3所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建成投入使用了市第二幼儿园、市第四幼儿园2所公办幼儿园,明年再建成市第五幼儿园。同时,落实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逐年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在农村主要实施了一个乡镇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和“一村一幼”工程。目前,10个乡镇已建成中心公办幼儿园,4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幼儿园正规划建设,“一村一幼”工程基本完成。
义务教育。2017年至2019年,非文山市户籍在文山市就读学生年平均为小学11992人、初中5295人、高中5261人。结合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指标,在城区先后建成实小3个校区、市思源实验学校、市第一初级中学北校区、市第十一小学、市第十二小学、市第十三小学。另外,市第三中学、市第二小学、市第三小学改扩建工程争取明年完工。力争今年内开工建设市第十四小学、市第十六小学、市第九中学和纸厂中润小学。预计增加6240个学位,将有效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问题,将为近年城区义务教育每年净增1800名(小学1100名、初中700人)的适龄儿童提供了基本学位。在农村主要围绕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工程,彻底消除危险校舍,新建、改建符合标准的教学及辅助用房。
高中教育。结合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的要求,在已有文山州第一中学、市第一中学、市第二中学基础上,以PPP模式投资3.7亿元新建市第一中学南校区。根据省的要求,开工建设市第十一中学、市第十三中学、市第十四中学,工程将于8月完工,9月开始招生。4所高中建成,将增加普通高中学位12600个,使文山城区普通高中学位达21600个。同时,指导和帮助市职中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扩大职业高中招生规模,为实现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目标提供充足学位保障。
教师队伍。在全市学生总量剧增、教师编制难扩的情况下,近几年来,文山市按照国家规定配置比例,根据实际学生数和教学需求,通过事业单位常规招聘、特岗教师招聘等进人渠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今年,通过基础教育教师专项招聘411名、特岗教师招聘1000名,另外,争取事业单位常规招聘104名,彻底扭转近年来教师“量”与教学需求不匹配的状况,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做好教师“量”的储备,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学前教育。通过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推行等级幼儿园评估,促进幼儿园晋级升等,不断提升全市幼儿园保教水平。结合上级政策及地方财力实际,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切实解决“上得起”的问题。文山市正按配套建设要求,严格执行城镇新建小区1500户或5000人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通过配建移交开办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争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达国家要求占比标准。同时按等级评估、晋级升等要求,在幼儿园占地面积、校舍建设、师资配置、保教保育、伙食改进等方面,督查幼儿园全面达标。最终让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有幼儿园上,上得起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达到幼儿园应达标准。
义务教育。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均衡差距。做好校长管理水平、管理能力提升工作。近年来,文山市在规范校长选聘程序的基础上,针对全市各校采取竞聘上岗、组织考察等形式,让一些有思想有能力的中层干部担任校(园)长,2016年来先后调整校长27名。在按程序规范校长后备人才库遴选工作充实后备人才的同时,选派现任校(园)长、副校(园)长共3批次30人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培养工程。推行学区化办学和城乡结对、校校联合工作。实验小学、市第一初级中学、市一中学区化办学已经实现,尽可能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市第一小学分校即将开建,结合城区新建项目,政府正在研究城区老牌学校学区化办学覆盖面的扩大工作。城区实验小学与各校之间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班子交流等方面越来越频繁,主动借鉴经验、交流经验已经正常化,校长之间、教师之间互鉴互学也成常态。历史上形成的城区弱校、乡镇差校在管理理念、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教学质量等都有了巨大进步,学校在“质”的提升上差距逐渐缩小,人民群众可选的优质教育资源面在扩大,点在增多。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在必须具备教师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全市以抓好教学常规落实为必须的职业规范要求,从备课、上课、作业、反思等环节,一校一方案全力推进。实行从严监督管理,纳入年度个人考核和绩效分配体系,逐步培养一批师德高、师风正、师教严的教师队伍。加强家校合作,共创学校家庭良好教育环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隔代抚养儿童、孤儿等教育问题,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家校联络方式。通过定期家长会、班级家长群,做到及时的沟通交流,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管理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差距正在缩小,学校之间共鉴共学的良好关系正在形成,各具特色、共同进步的办学格局已经呈现。
高中教育。引进有品牌的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今年9月,引进了长水教育集团、曲靖市民族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打破文山市高中教育只有公办没有民办的单一结构,给学生及家长有了更多的选择。切实做好公办高中的质量提升。在公民办并存、相互竞争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办高中财政保障的优势,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改进、课堂效率提高等方面加大改革,深化公办、民办高中之间的互动互学互鉴,形成齐头并进、共同提高的态势。加强职业高中建设与专业培养。实施市职中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结合社会就业需求,培植优势专业,宣传扩大招生,加强校企联合、产教融合,让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有出口、有出路,为社会培养一批批技能型人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在新教师上岗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情怀、职业规范的培训,使新教师从事岗位的第一天开始就敬职业、爱职业、钻职业,奠定从教爱教的思想基础。通过跟岗培训提高能力。城乡结对和校际交流时,安排一定比例的新教师,以老带新的形式,促其尽快成长。近几年来,各学校校内、校际间开展师徒结对、互派交流培训,全市每年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达3000人次以上。以市级层面,制定新教师1年基础、3年成型、5年骨干、10年名师的分层培养计划,促进各年龄段教师成长。严格教学常规管理,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等,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同时研究职称评聘能上能下机制,激励教师奋进成长。
下一步,文山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加快推进文山市教育体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资料来源:市委宣传部)
(编辑 郭韦)
(排版 罗钢)
(审核 侯佑琴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