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马关县马洒村推进社科普及进村寨(家庭)一体化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0-08-13 09:44:25  

美丽山村劲吹文明新风

被评为文山最美民族村的马关县马白镇马洒村,是一个有着300多户人家、400多年历史的壮族聚居村落,是全州壮族侬支系人口聚居最多的自然村。

雄壮气派的寨门、古朴典雅的民居、整洁宽敞的青石路、历史厚重的村史馆、“饮水思源”的老水井、知恩巷、老人亭……村子一步一景,每一景都积淀着百年老村丰厚的文化底蕴,无声地述说着传承与沿革的故事,同时也彰显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创建的累累硕果。

今年以来,马关县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任务,将社科普及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社科普及进村寨进家庭一体化建设,以马洒村为代表的全县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新思想在山乡落地生根,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名人榜荣誉榜

王钟杰:清朝六品军功,开化府授“祥开五叶”;高文照:考中武学,持有“文魁”匾;高云章:考中增生,清六品军功,从教;王秉福:考中进士,从教;王世珍: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十六期毕业,护国军少将旅长;高天赐:抗日三军营长;高天合:古乐传承人;田玉玲:西南民族大学毕业,云南大学博士学历,现为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400多年历史里,马洒村孕育了许多名人志士,远有考取了进士功名的王秉福、爱国志士滇军驻粤十六团团长王世珍,近有各类公职代表、致富能人、能工巧匠。

走进雄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旁展示栏内展示的“马洒名人榜”。展示栏内分历史名人、乡贤名人、高考名人三个内容,集中展示了21位历史名人、23位乡贤名人和13位高考名人。

“名人榜”散发出的光芒让每一个进出村庄的人陡生钦佩之心、见贤思齐之心、拼搏向上之心,油然增添了奋进的力量。

马洒村不仅设有名人榜,还设置了荣誉榜,集中展示了该村获得过的荣誉。该县通过挖掘整理,以名人榜和荣誉榜的形式呈现,并设置在进村显眼位置供游客和村民观看,将催人奋进的力量传导给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尤其是有家族成员上榜的家庭获取源源不断的积极力量。与此同时,通过名人榜和荣誉榜的设置,极大地增强了村民们的集体荣誉感,提升了建设美丽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时代文明之家

来到“文化传承之家”高天合家,今年75岁的高天合老人是州级侬人古乐传承人。7岁时,他便跟随父亲学习壮语民间歌曲和乐器,是当时十里八乡有名的能手。高天合家的家训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他在村里组建了侬人古乐团,教授村民们古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即使他们这一代人过世了,古乐也要继续延续下去。

“书香之家”田春图家的家训是“耕读传家”。田春图兄弟4人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思想,9个子女中培育出了8个大学生。特别是田春图的大女儿田如玉,考上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她品学兼优,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穿过古井旁的思源巷,就来到“创业之家”代表熊廷强家。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光荣脱贫户再到创业致富能手,这条路熊廷强走了16年。如今,他成功创办了酒厂,同时还经营着养殖场、洗车场、装饰等业务,仅酒厂每年的销售额就达170余万元。

甜小筑农家乐是邓光琼家在村内首家开办运营的农家乐。邓光琼家家训为:“敢为人先,走发展乡村旅游的致富路子。”邓光琼是马洒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家邀请了村内著名的木匠师傅利用自家房屋打造了具有浓厚壮家特色的小院,并且将壮家特色菜进行了创新,还融入了特色舂粑粑、制作花米饭等体验,吸引了很多游客。今年6月,央视农经频道来到马洒村开展《丰收中国万里行》直播活动,央视主持人和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熊朝忠也来到甜小筑进行美食品尝和壮家特色体验,直播当天就获得了1330万+的点击量。

王尤龙家是“能工巧匠”之家,家训是“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王尤龙家从爷爷辈就是木匠,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他谨记家训,从小就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木艺,耳濡目染加上勤奋好学造就了他精湛的技艺。只要有图或者实物,他看一遍就能照着还原出来,被誉为“人脑3D复印机”。

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的最小单元,马关县积极探索让习总书记的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为每一户提炼家风家训、讲好家庭故事等方式,让沉寂多年的好家风、好民风“活”起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头铺路。

村史馆

2019年底筹划建设、2020年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的马洒村史馆是马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保存展示了马洒村的历史文物和发展历程。

村史馆包含壮族发展史、村史渊源、农耕文明、村落民居、教育儒学、民间文化、奋进新时代7个板块内容。

通过参观壮族发展史,让我们了解了壮族的风俗、人口、生产生活等情况;通过参观村史渊源,了解了马洒村4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通过参观农耕文明,了解了壮族稻作历史和文化;通过参观村落民居,了解了壮族的民居文化;通过参观教育儒学,了解了马洒村尊儒重教的优良传统;通过了解民间文化,了解了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其中侬人古乐、民间舞蹈、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与庆典活动、传统工艺等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让人叹服,享受其中。

昔日的马洒村贫穷,村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思想落后。2014年,马洒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31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7.3%。自2014年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之后,马洒村群众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向贫困宣战。

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马洒村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基层党组织作用明显增强。有了党建引领定准方向,全村群众和扶贫干部齐上阵,脱贫攻坚工作轰轰烈烈,涌现出了“吊瓶哥”“背带姐”等先进人物和事迹,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2019年,马洒村86户318人全部实现脱贫。

幸福思源,脱贫感恩。马洒村民把感恩扎根内心,并融入整个村寨的建设中,比如巷道的取名有耕读路、感恩巷、思源巷,村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古井也赋予了“幸福思源”的含义。

老人亭和村训墙

村内最具权威性的地方——老人亭位于村子中央。壮族一直传承着长老制度,凡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召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亭里进行商议,每年的重大祭祀活动也都要到亭内举行。

老人亭的屋檐正中有一块木质扁牌,写着“神农殿”,这座老人亭也被称作“神农殿”。老人亭建于1831年,现老人亭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亭内还挂有1886年云贵总督岑毓英赐予王秉福的“进士”匾和1941年马关县县长聂思培授予马洒村的“培英楷模”匾,还有“功德碑”和“重修碑”,记录了老人亭建设的情况。

老人亭对面的一面墙上写着马洒村的村训——勤、德、善、仁。4个字就如字面意思一般,寓意马洒人勤劳、建德、行善、仁爱。勤劳才能有收获,建德才能助发展,行善利于求和谐,仁爱方知要感恩。村训墙设立于老人亭正对面,每当村里做重大事项决策和举行祭祀活动时,村民都会聚到这里共商村务。在这里,村民时刻都能获得激励和鞭策,一同知礼明德,共同发展进步。

据了解,马关县结合本县民族文化特色村、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建设,挖掘“文化传承”“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书香之家”“拥军模范”等具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标准化、精细化打造,共打造出了8个示范点和18户示范户。通过建设“村史荣誉馆”等多种载体,将文明实践和社科普及阵地建到群众身边,展示在群众眼前,让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乡风,实现文明实践和社科普及宣传教育常态化,推动文明乡风不断提升。

“我们开展社科普及进村寨、进家庭试点示范,就好比扇风,通过试点示范把新时代文明新风扇起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建设往深里走、实里走,把‘精神’物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事,助力乡村振兴。”州社科联主席候行辉说。

(记者 李正兴)

(编辑 曾炜)

(排版 尹颖)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