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记者揭秘,探访州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0-08-24 11:19:45
筑牢群众健康保护线
——探访州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实验室
前不久,我州举办了新冠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培训中,组织学员到州疾控中心现场观摩新冠病毒实验室,学习其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州疾控中心病毒实验室是全州首个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心应全州疫情防控需要第一时间进行人员培训、储备检测试剂、调试仪器,并开展检测,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州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冠病毒实验室是什么样的?它是如何运作的?近日,记者探访了州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实验室。
搭建平台 肩负重任
据州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周雪花介绍,该中心病毒实验室是2009年在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平台上建立起来的。之前,文山州对于流感病毒研究的实际经验甚少,防控工作和病情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中心成立病毒实验室后,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监测流感、麻疹、风疹、手足口等病毒疾病,并开展抗体水平监测。同时,还需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突工作。该实验室的建立,也为此次新冠病毒研究和核酸检测搭建平台、打牢了基础。
每周,病毒实验室都会收到来自哨点医院——州人民医院提供的20份流感样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培养。“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变异,而且分支多,一旦发现检测结果呈阳性,就得尽快进行病毒培养并送到国家病毒中心进行分析,为研制疫苗提供毒株。”周雪花强调了加强病毒监测的重要性。
坚守岗位 共同战“疫”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我们实验室只有一台检测设备,防护物资十分紧缺,检测人员也有限。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只能尽量少喝水、少进食,减少防护用品的穿脱次数,以此节省有限的防护资源。”周雪花一边说一边向记者演示了完整的隔离服穿戴过程,她强调“三级防护措施”是病毒核酸检测人员的最后防线。“新冠病毒暴发时,因为是新病毒,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所以我们在检测病毒核酸时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每个环节。”周雪花告诉记者,目前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共分为七个步骤:样本接收——样本处理——体系配置——提取核酸——加模板上机检测——分析结果——出报告。整个操作过程大约需要6至8小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实验室人员少、任务重,他们团队只有5名检测员却承担着全州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最多一天要检测600多份病毒核酸,对于阳性结果还需用不同品牌试剂进行多次复核。检测员每天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实验室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一天下来脱下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取下口罩,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该中心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每次只能提取32份样本,在办公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实验室团队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弥补硬件上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
绷紧防疫弦 提升检测技能
通过国家加强疫情防控、全国医护人员积极奋战和全民参与,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显著。虽然疫情已得到有效缓解,防控人员没有丝毫松懈,依旧做好随时待命准备。
州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实验室实行轮流值班制度,5名检测员24小时全天候待命。“接到样本第一时间开展检测,出具检测报告,为的是第一时间把结果反馈到指挥部,第一时间落实防控措施。”周雪花说,作为几乎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的他们,在疫情没有完全消除的一天,始终要绷紧防疫弦,坚守岗位,做好病毒各项检测工作。就在记者采访的头天晚上,实验室接到一批新冠病毒核酸复核样本,实验室立即安排检测员做了检测,一直忙到深夜才得以休息。
为了提高新冠病毒检测技能,周雪花和同事参加了国家临检中心和省疾控中心举办的新冠病毒相关培训,获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证》和《PCR上岗证》。受邀参与麻栗坡、马关、富宁3个边境县举办的新冠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培训。目前,累计培训18名核酸检测人员,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加强边境地区疫情防控,进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
防疫之路任重道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州疾控中心病毒实验室陆续恢复开展常规流感监测,麻疹、风疹、手足口病检测,检测员在承担起检测新冠病毒的同时也要做好流感监测等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他们牢记使命,不畏艰辛,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筑牢群众健康防护线。
经过不懈努力,在2019年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流感病毒核酸能力考核中,文山州疾控中心检测结果全部正确,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表彰,颁发《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评证书》予以奖励。今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州疾控中心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优势,加强病毒核酸检测。目前,中心已累计检测新冠病毒核酸1.2万余例,提取样本1.6万余份,外环境样本监测检测1000余份。
(记者张清 实习 生余仲婧)
(编辑 郭韦)
(排版 张振飞)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