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Ta们在云端守卡,守住一方安宁

发布时间:2020-09-24 16:35:27  

守卡

你想必听说过这个词

但守卡的生活是怎样的?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步伐

一起去感受麻栗坡的“云端守卡”生活……

image.png

秋后的麻栗坡八布比起夏日的闷热更让人喜欢。大弄是一个在峭壁之上的村庄,似乎伸手便可触摸到天边的云彩,为了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这里的人民日以继夜守在云端上的第一道关口上。

image.png

大弄隶属于麻栗坡县八布乡哪灯行政村,全村67户300余人,属瑶族角瑶支系,与越南罗家坪山水相依,同宗同源,界碑深藏在莽莽群山中。

image.png

从乡政府所在地出发,驱车从崎岖的公路一直往山上走,经过近1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大弄村。转身下车时,看到中越村庄散落在脚下,乳白色的云彩慵懒地铺散在山顶和河谷之间。大弄卡点设在距离界碑1公里的山丫上,从卡点一直往下,在一个宽似足球场的山窝之中,便是界碑的所在之处。顺势而下的小路,像一根细线,从山尖直垂谷底,真正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山势。

image.png

这里的气候十里不同天。记者来到时是下午3点,山这边还是烈日当空,山回路转一番却又是阴雨绵绵,4G信号在这里戛然而止,手机屏幕上一下子出现了两个国度不同的时间。虽然和村支书邓富才通了电话,但是记者的到来还是让4位守卡的村民感到意外。

卡点的布局简单朴素:一顶救灾帐篷内摆放着两张简单的床和一些生活用品,帐篷外一顶红色的太阳伞中央挂一把长长的称钩,红色的火苗正不紧不忙地燃起,两根高高的竹竿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招展。两位瑶族大妈正忙着把捡好的豇豆放进烧水的壶里煮,淡淡的饭香从漆黑的罗锅里飘出来。手里提着竹烟筒的邓支书一见到记者就介绍卡点的基本情况,很客气地说到:“有我们在,你们应该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必为我们担心”。在不紧不慢的交谈中,邓支书说:“天晴的时候太阳能灯还是比较方便,但到秋天以后光照不足,太阳能灯就成了一个摆设,给卡点的值守工作带来不便,从村子里拉一条照明线到卡点大约需要1公里左右的电线。”听完,同行的两位记者便跳上车,返回八布采购电线、灯具和简单的生活物资。

当记者再次出现在卡点时已是晚上7点左右,晃动的火光下,近处的山显得更加咄咄逼人。在邓支书的安排下,侄儿邓登祥正忙着做简单的晚餐,一锅散发着清香的铜锅饭,一壶煮在茶壶里的素豇豆,便是今天值守人员的晚餐。一位大妈说,和曾经战争时候相比,这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了,大家有信心和能力守住关卡、守住寨子。

夜色越来越暗的时候,邓登祥凭着娴熟的厨艺,给大家加了两道“硬菜”。雨点打在帐篷上的声音越来越大,秋后山口的风随着夜晚的递增越刮越响,虫虫、蚂蚱的叫声在微弱的灯光中渐渐隐去。煮菜的铜壶变回了烧水的身份,烤茶在宁静的山中显得更加滋润清甜。几位卡点值守人员向记者介绍,整个村的人分成13个小组每天轮流值换,除了儿童和无能力的老人以外,全民皆“兵”。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棵树、每一道坎、每一条路、每一块石头对于他们来说,都太熟悉不过了。

“讲好每一个卡点的故事,讲好麻栗坡的故事,就是一种坚守。请你们放心,卡点有我们大弄的老老少少在,就不会给全县人民拖后腿!”火光影印在所有人的脸上,幸福感就这样慢慢划开。伴随着夜晚的宁静,当黎明破晓时,大弄人民就会“闻鸡起舞”,因为明天晚上,明亮的电灯便会在卡点亮起,新的活动板房已在筹备中,大家始终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健康是要坚守才会换来的,这便是“老山精神”真正的传承,是融入边疆各族群众骨髓和血液中的气质和信仰。

(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冯光能 王正田 王云)

(编辑:刘梅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