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彩云杯】切勿让基层“减负”走样变味
发布时间:2020-09-25 08:59:21
近年来,党中央为减轻基层负担,出台了为基层减负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基层也确实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新变化。但是整天沉浸在填表格、报材料中的工作方式依然没有改变,反而有加无已。基层减负减了检查数量和方式,增加了电子督查检查。如今部门间相互学习借鉴,形式各样的电子系统、手机“APP”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推陈出新”,有的甚至同一个部门同样一种工作都能搞出两三个花样,似乎是没有一个系统、一个办公软件都有点失光落彩。这也就导致基层工作者每天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录系统、做维护,基层减负变相增加了工作量。
有人把基层工作形容成“提线木偶”,也有人把它比喻成“绣花针”,这听起来有点滑稽或是调侃,但却真切的把基层工作表达得淋漓尽致。就当前而论,基层工作更多的是依赖于上级政策法规、整体规划要求来开展,推行电子化、智能化办公确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工作管理混乱,耗材严重的问题,也能方便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基层工作开展情况,迅速作出安排部署。但把基层工作看成是执行和汇报,把所谓的“电子系统”、手机“APP”当做是基层治理的灵丹妙药,难免有些牵强。作为与老百姓接触最紧密的基层工作者,应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之中,多和群众沟通交流,倾听民意、了解民心,而不是为应付督查检查整天待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上级部门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够提出符合地区发展的路径和措施……而不应该是系统中躺着的各种各样的汇报材料和光鲜亮丽的数据。
基层工作有特殊性、局限性。特别对于村(社区)一级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村(社区)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各级部门推行的电子系统或手机“APP”无从下手、开展不力,工作全部积压于乡镇;另一方面,村(社区)干部不属于在岗在编人员,流动性大,虽然工资由政府财政支付,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待遇全部来自政府补贴,面对繁重的工作,干部的积极性不高。基于基层存在的问题,推行完全电子化、智能化办公应结合居民的素质和村(社区)干部能力,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放慢全面推广电子化、智能化办公模式,给予缓冲期,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为基层工作者减轻工作的负担和压力。

(杨福东)
(编辑:刘梅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