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人必读 | 滇南抗战连载③ 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滇南抗战”
发布时间:2020-10-19 11:23:37
第三章 回防滇南(上)
一
日本侵略者对滇南是垂涎已久的。2004年,在曲靖市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军事用途的大比例尺的侵华日军地图,涉及滇南部分的有西畴、马关、麻栗坡等县,这些地区战略地位突出,是云南通往越南河内及东南亚地区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陆路通道,也是云南省重要的通商口岸。这些侵华日军地图与日军窥视云南是有紧密联系的,从它们的出版标记、出版时间、图幅范围都可以证明;从地图上的“秘”字也可以看出这批地图的重要性。而且地图上还绘有明显的等高线,不仅百米以上的山坡或建筑物在图上均有明确标记,就是散落的村庄、山间小道及其通向何处等也无一不在标注之列。这些地图的发现,印证了日军进占滇南后,再进攻滇东北直至整个云南的计划。
在滇南防务问题上,龙云并非束手无策。此时,他已经强烈地意识到,日本屯兵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的主要目的,就是切断滇越铁路,从而逼迫和压制重庆政府屈服,并获得其“南进”基地,同时,日军将以越南为基地,沿滇越铁路及两侧,即文山、红河方向,向我国国境进攻,以达到进犯昆明,威逼重庆,动摇我国抗战大后方的企图。
1940年6月初,法国向德国投降后,维希政府上台,蒋介石也密切关注着法国战败后的世界格局。9月7日,德、意、日三国结成同盟,蒋介石认为,日本已将战争对准了英、美。所以,日军无论北进或是南进,都不会西犯,陪都重庆可保平安。日军进占越南北攻中国云南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也不得不防,在滇南地区进行一定的防务仍然是必要的选择。思前顾后,最终,蒋介石同意将滇军第60军的第182、184师先调回云南,事先做好防备,后因驻越日军增兵,又速调第九集团军进驻滇南文山。
当越南落入了日寇的魔掌时,文山、红河地区早已门户洞开。至1940年底,日军第38军团先后占领越南河内、莱州、老街、谅山、安沛、越池、奠边府一线,又在靠近文山地区的河江、箐门、黄树皮、清水、官坝、普棒等边境一线陈兵3700多名,对天保、茅坪、董干、八布、玉皇阁、猛硐、船头等地直接构成威胁。在我国滇南文山、红河地区正面的日军兵力约有3个师团以上。而且,在半年不到的时间,侵越日军突然增至10万余人,云集越北地区,与文山、红河地区对峙,大有北犯昆明的态势,一夜之间,文山、红河地区就由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变为了御敌前线,而此时,文山地区仅有刚刚从江西迅速调回的滇军第60军第184师驻防,第182师驻守红河方向。
滇军第60军战斗系列(注:数据为组建时期,滇南抗战前、后期第60军军长、师长多有调整变动):第60军军长卢汉。下辖第182、183、184师,其中182师师长安恩溥(彝族),下辖539旅和540旅,每个旅各辖2个团;183师师长高荫槐,下辖541旅和542旅,每个旅各辖2个团;184师师长张冲,后万保邦继任,下辖543旅和544旅,每个旅各辖2个团。第60军共有4万将士,其中彝族将士2.4万人,占总士兵的60%。
滇军第60军的武器装备以法式武器和比利时武器为主,另外,每人还有一顶法式钢盔,这个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可谓是独具特色的。在这支部队中,每个步兵连有148名战斗兵员,装备有63支步枪、20支手枪、6挺轻机枪、3具掷弹筒(注:有另一种说法称,步兵连另装备有3挺重机枪、3门迫击炮而掷弹筒数量为4具);每个步兵营有3个步兵连及1个机枪连,机枪连装备6挺哈奇开斯重机枪;每个步兵团有3个步兵营,另有团直属的迫击炮连,装备4门迫击炮,团直属的高射机枪连,装备2挺13.2毫米哈奇开斯重机枪,团直属的护旗排另有2挺轻机枪和28支步枪。步兵旅旅部无直属队;师直属队有1个特务连、1个通讯连、1个工兵营、1个辎重营、1个野战医院;军直属队有山炮部队,后续还列编了部分补充团。
滇军第60军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兵力是非常强大的,这支部队抗战持续时间长,能够完成战役部署,歼敌数量多,守土有责。而且其兵员训练充实,武器装备较好,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精锐之师,也是集云南一地之力所能集结的最精锐的部队。在军容军纪上,也比国军其他部队胜出一筹,其整体素质被誉为“国军之冠”。1945年9月,卢汉亲率第60军进入越南的南定市,接受日军投降,后被蒋介石强行调往东北打内战。1948年,第60军在军长曾泽生带领下在长春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以后两次入朝作战,战绩辉煌。1979年2月第50军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10月,第50军番号撤销,但其余脉仍然保留在西部战区。
第九集团军进入文山之前,整个文山地区的防守任务仅由第60军第184师负责。第60军美式山炮营就在184师,当时,他们在驻守的文山防区内大面积的勘察和测绘阵地,非常辛苦。
山炮营是第60军重要的战斗火力骨干。他们的作战、训练计划等等,都是中美合作制定的,士兵与美国教官之间互相配合得很好。在山炮营里,美国教官组有六七个人,组长是少校,其他有上尉、中尉、少尉和士官。他们和士兵们集体住在一起,时常研究各种战法。为了保证测绘质量,上级把山炮营3个连的观测兵集中在一起训练和开展测绘工作,并规定每人测过的角,其数值表要保存,等到炮发射了没问题,其作用才自行消失。如果射击有偏差,按表值追查责任。所以,山炮营的战士们杀敌报国心切,一上阵地,大家都集中精力测量、绘制,在全营射击演练中,这个营一直没有出过什么问题,全营战士的射击技术都提高得很快。
第60军这支山炮营曾在台儿庄战役禹王山战斗中,将日军揍得丧失了进攻的劲头,配合第184师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的进攻,坚守了整整27个昼夜。第184师防守禹王山,师长张冲做出精心部署,这个曾经把文山地区丘北县达官贵人闹得惶恐不安的人,是个智多星,一般的防御战术,都是沿着山岭的正面,在棱线或腰线构筑工事。张冲见日军正面炮火猛烈,因地制宜,从实战出发,创出了奇招,除了正面防御以外,他把主要兵力隐藏在反斜面,构成侧射火力网。日军进攻时,就陷入防御口袋,受到了我军三面火力的夹击,不战自溃。
在保卫徐州时,第60军被中央军当了垫背,军长卢汉找到了上级长官孙连仲,连问了几个为什么?孙连仲支支吾吾地答道:“局势已经坏到这种程度了,你们60军也只好随大部队之后撤退了。”过后又说,“你们60军只要拖住了日本鬼子,就是全军的胜利。”事已至此,卢汉只能受命。后来,第60军凭自身勇猛,为国军主力的有序撤退铸就了坚固的屏障,任务完成后,成功突围,山炮营也几乎是遍体鳞伤地撤了下来。最后,滇南告急,山炮营辗转千里,到了文山驻防,并归建于第184师。只是,第184师早早换防去了蒙自,这个山炮营也随之过去了。
第184师是滇军第60军的主力,能打善战,参加过著名的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打下的都是大硬仗,是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1946年5月30日,国民党滇系第184师少将师长潘朔端,率师部直属队和第552团大部在辽宁海城举行了战场起义。第184师早在张冲担任该师师长时,就安插进入许多共产党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打内战伤害了全国人民的感情。在中国近代所有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活动的滚滚洪流中,如推翻帝制、护国起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云南并不缺失,所以第184师海城起义也是一个必然之势。第184师的起义,直接影响了后来由曾泽生将军率领的第60军的起义。这场起义,被朱德总司令赞为“揭和平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
第184师海城起义及第60军的东北起义,不能不说到云南在抗日战场特别是滇南抗战时期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影响和作用。海城起义不仅振奋了滇军官兵的冲天豪气,更为东北战场的最终胜利和云南和平解放埋下了伏笔,预示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滇南防御——防止日军假道越南进攻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日法越南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越南成为日本进攻中国滇南的根据地。在日军侵占越南的当晚,龙云果断命令河口和麻栗坡两督办公署立即封锁边关,命令军民联防联守。这时,金平、河口、马关、麻栗坡成了抗战前沿的前哨。驻金平部队炸毁了1929年冬由土司刀治国筹资3690银元建造的勐拉“庆良桥”“瑶人桥”“大都马桥”;并组织当地群众修筑工事、挖战壕。滇黔绥靖公署紧急调集滇军到麻栗坡、马关、富宁一线构筑工事,广富独立营营长李匡时率领部队到麻栗坡驻防,组织民工民夫配合专程到麻栗坡进行破坏任务的工兵营,把中越边境大小通道、桥梁全部炸毁,以阻止日军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向麻栗坡推进。历时五年的滇南抗战自此拉开序幕。
二
文山、红河地区与越南山水相连,是云南的东南大门,云南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避难所、大通道”,一下子就成为抗日的“最前线”,其安危关系到整个中国抗战的局势。这一天,中国人无后路可退了,云南人无路可退了,文山人、红河人等滇南各民族人民更是无路可退了。
日寇进占越南海防、河内,把侵略铁蹄踏到了中越边境,大批日军陈兵中越边境,张牙舞爪进窥滇南,占领越南的日军控制了越南北部的福寿、老街、嘉林3个军用飞机场,获得了“可供对昆明方面进行空中作战的基地”,而且,昆明紧跟着就遭到了日军的轰炸。如果说这次轰炸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日军的机场搬到了越南。日本鬼子也气势汹汹地扬言,要从越南向中国大西南发起进攻,攻克文山、蒙自,夺取昆明,威胁重庆,迫使中国投降。
随着日军在越南北部兵力增加,蒋介石未敢轻视并强调滇越边境可能有“一个旅团以上的敌军进袭,尤须预防其骑、炮兵快速部队之袭击”,他要求龙云、卢汉妥为布置,以防不测,并随时报告详细情况。卢汉也将滇越边境的情况向重庆作了报告:“日内日军将河内、海防敌兵调集西贡,约15万人,飞机600架,有南进之意。”为加强对滇南的防守,蒋介石认为,此时滇南前线战事也不乐观,乃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先抽调一个军速回云南,其余部队则一时无法抽调。
军旗漫漫逐风飚,抗战歌声彻九霄。接到命令的第一集团军主力第60军第182、184师和云南战地服务团的大部分女子学生军立即挥戈南下,由第60军军长安恩溥率领火速回到云南,防守文山、红河两地区,并立即组建了第一集团军司令部于昆明,原第一集团军总部改为副总部,由高荫槐任副总司令。
第一集团军司令部(滇军)战斗系列:总司令:卢汉,滇军第1路军,总指挥:安恩溥(辖第60军第182、184师、滇军省内驻防第3旅),滇军第2路军,总指挥:张冲(辖滇军省内驻防第2、4、5旅)。
卢汉,原名邦汉,字永衡。生于1895年,殁于1974年5月13日。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国滇军高级将领,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任卢汉为第60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等著名战役,在滇南抗战中升任军团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日军投降后,率部赴越南受降。1945年10月,龙云被蒋介石解除军政大权后,任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被称为最后一任“云南王”。1949年12月9日,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安恩溥,生于1894年,殁于1965年,云南省镇雄县人,青年时期投笔从戎,参加护国军,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逐步成为滇军高级将领,先后在滇军中担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抗战期间,安转战湘鄂赣,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又驻守滇南与日寇抗衡。此后,安放弃行武生涯开始从政。1943年,安辞去第1路军总指挥、第60军军长职务,到重庆陆军大学深造。1945年,蒋介石发动“倒龙政变”,改组云南省政府,并将龙云挟持到重庆。安毕业后回到云南,不愿随军参加内战,暂栖昆明,静观其变,并经常去重庆看望龙云,交换对时局的看法。1948年9月,安任国民政府南京立法院立法委员,同年12月,取道香港回昆明。至香港时,与脱离蒋介石控制的龙云密商云南趋向问题。1948年夏,安掩护民革中央委派为中国人民自卫军滇黔军区总司令的原第60军军长万保邦离开昆明去滇南组织反蒋武装。1949年初,安任云南省民政厅长,协助卢汉作起义准备工作,卢汉授意其筹办干训团,训练一批起义备用人员。此后,安对共产党的政策进一步认识,组织受训人员阅读《新民主主义论》,学习进步歌舞。1949年12月9日,安随卢汉在云南起义,任云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行政处长。解放后历任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云南人民委员会委员、民革云南省委员会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5日在昆明病逝,终年71岁。
张冲,生于1901年1月25日,殁于1980年,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彝族,彝姓尼娜,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注: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县)人。张冲幼年时读过私塾,后入乡和县城小学读书。其生活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风云变幻的年代。张冲自幼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深有体会,培养了同情劳动人民和富于反抗黑暗势力的精神。张冲在15岁时曾经智退土匪,被当地群众誉为“小孔明”。张冲早年的爱国主义思想,还表现为自发的反帝斗争,曾率部袭击法国控制的滇越铁路,惩办帝国主义分子,为被害的中国群众出气,打击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1918年,张冲之父病故,张冲尊母亲之命到昆明求学,地方豪绅趁机联名向省府诬告张冲与“匪首赵光廷勾结”,省方不查便批:“将张冲迅速逮捕法办。”幸亏县府解差与张冲的父亲有交情,暗通消息,张冲方得潜逃宜良宝红寺村舅舅家躲避。数天后又潜到平彝(今曲靖市富源县),投奔到曾在其父手下做事后占山为王的赵寿廷部做了“二大王”。入伙不久,张冲发现这支队伍纪律松散,盲目抢杀,无“英雄气概”,毅然率拥戴自己的80多个弟兄独树义旗,提出“打倒土豪劣绅,保护工农商,救济贫穷人”的口号,游弋于平彝、陆良、罗平、师宗、泸西、弥勒、丘北等地的广大农村。两年中,他用计消灭了危害丘北群众的惯匪“二飞”、“二李”和“二丁”,剪除了富乐的“地头蛇”海寿农,惩治了赃官胡道文,开仓济民,除暴安良,受到广大劳苦百姓的欢迎和拥戴,队伍发展到600余人,一时声震滇东南。对张冲武装,云南省长唐继尧多次派兵围剿,多次失利,遂决心招抚。张冲接受招抚后,先后任支队长、团长职务,坚持为老百姓做好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冲任第60军第184师师长开赴前线抗日。途中,张冲在汉口秘密会见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叶剑英、罗炳辉将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定了靠拢共产党的决心。在威震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保卫大武汉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坚定勇猛,为全体将士所敬仰。第60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后,张冲晋升为新3军军长。1938年11月初,滇军在崇阳战役中失利,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难以避免的。张冲率新3军退往九宫山,拟与八路军联系,建立根据地打游击,但未能成功。有人把崇阳失利的责任推给张冲,并向蒋介石告密张冲“通共”。蒋介石趁机报复,“电令严办新3军军长张冲,革职枪决。”后因各方面反映强烈,龙云、卢汉电报求情,周恩来出面干预,才改为撤职留任,旋被调回云南,实际上对张冲进行了“软禁”。张冲回到云南,遂投身于弥勒、泸西水利事业的建设之中。抗战结束,蒋介石指使杜聿明于1945年10月3日在昆明发动政变,宣布免去龙云的省主席等职务。张冲在昆明坚持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支持民主运动,受到蒋介石怀疑和监视。为了安抚在东北的滇军,蒋介石特意把云南的“土著”代表(注,即少数民族代表)分配给了被特务监视的张冲。张冲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实现自己打算已久的抱负,在征得中共地下党的同意后,张冲出席了“国大”。张冲以“国大”代表身份经上海转南京,又赴北平。经过中共党组织的周密安排,张冲夫妇于1947年1月飞奔延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党政军领导分别接见了张冲,使张冲深受感动。他一刻也不停地参观学习,并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经中共中央批准,由金城、申伯纯介绍,张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张冲被派往东北前线,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其主要任务是策反在东北的滇军第60军、第93军。1950年初张冲回到云南,被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省民委副主任,后改任副省长兼省民委主任;又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等。1954年后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云南省委委员,最后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
(未完待续 本文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林浪平)
(编辑:李云淑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