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让“山货”走出大山,文山市“消费扶贫”放大招
发布时间:2020-10-19 15:11:42
文网讯 文山市拥有大量"名、特、优、鲜"农副产品,但许多农副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同程度存在"卖难"问题。为让"山货"走出大山,文山市积极探索创新消费扶贫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推脱贫攻坚。在阿里研究院发布的电商消费十佳县中,文山市位列第一, 那么文山市如何开展消费扶贫,今天的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创新采购模式。把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相结合,发挥文山市地处州府所在地城市体量大,学校、医院、食堂消费量大的优势,发起"以购代捐"消费扶贫倡议,积极组织开展农副产品进校园、进医院、进食堂等活动,138所学校、州市内医院、食堂采购扶贫产品额达9000万余元,惠及档卡户2462户。建立完善了机关单位、工会组织、个人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工会积极组织开展"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活动,累计350家单位工会2.68万会员参与,年消费金额达2000万余元,通过"以购代捐",实现了"以购代帮",累计带动档卡户1501户、6810人。
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和推介。积极推进扶贫产品认定和推介工作,共申报并通过国务院扶贫办认定国家级供应商13家,通过州级认定的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帮贫带贫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经营主体70家,认定扶贫产品达150余种,有效覆盖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达80%以上,实现产品价值总量16亿余元,总销售金额12亿余元。
深化东西部消费扶贫协作。实施"文品入沪""文品入哈"工程,向上海"文品中心"提供26户企业,115个产品目录,在上海静安区设立文山市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组织6家农特产品企业,上架23个扶贫产品,引导960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效果明显的企业、合作社参与,在上海及哈尔滨电气集团建立文山特色产品直营店实体店铺6个,发挥联通世界窗口效应,推动文山农特产品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
推进扶贫产品进超市。在金砖四方、博莱玛特、大众等11家超市设立扶贫专柜,累计销售土鸡、山药、百香果等扶贫产品200万余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余元,为贫困户增收1000万余元。
搭建电商平台。在激活网络市场方面,文山市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推进市级服务中心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共建市级服务中心1个,140个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基本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搭建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线上线下购买平台,一头精准对接市场,为消费扶贫提供服务保障,一头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帮助贫困农户有效解决农产品量小、分散等问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显著优势,破解了农产品买卖难等突出问题,有效降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累计实现网络交易额达73.8亿余元。
(记者 王玮)
(编辑:刘梅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