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广南板江村:“中国传统村落”变“乡愁经济”
发布时间:2020-11-02 15:32:25
壮族的干栏式吊脚楼是广南县特有的民居,修建年代久远。如今通过大力保护,一个个壮族古村落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打卡地,也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干栏式吊脚楼村庄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村民们也从“中国传统村落”中找到了“乡愁经济”。
在者兔乡板江村,有着现存规模大、保存较好的壮族吊脚楼古建筑群,全木结构,别具特色,一般选择坐北向南、前方宽阔的地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018年,由濮秘·民艺创客游学南谷创始人金平先生基于云南自然古村落发起的“民艺创客游学”项目入驻板江村,进行民宿改造后,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让传统的民居发展起了“乡愁经济”。
干栏式木楼是壮族的传统特色建筑,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壮族群众住进了钢筋混凝土楼房,在国内,成村连片的干栏建筑已经寥寥无几,而在者兔乡仍保存有较多完好的传统干栏式建筑,这些独特的阁楼,用她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迷人之美。板江村2019年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广南县者兔乡人大主席张孝力介绍,板江村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个样子?离不开整个村子的共同努力,这个村子有8名党员,党员从乡上提出“生态者兔文化壮乡”这个总体方针以后,他们就努力贯彻,回到村子充分发动亲朋好友宣传做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让大家找到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大家普遍认为留住房子就留住我们的乡愁。
“民艺创客游学”项目开展的家庭民宿改造,让传统干栏式木楼建筑得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不变的传统生活上增加了“家”的舒适感和家乡的“乡愁”,让更多游学者体验了“家”的感觉。在实施该项目的同时,为板江村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为板江创造了经济价值,增强了板江自身发展内生动力,增加了部分档卡户的直接收入。实现“产业+技艺+民宿+旅游”相结合的脱贫模式,真正达到脱贫有产业、发展有旅游、群众有收益、民俗得保护、技艺得传承,为实现板江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广南县已有12个村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共有壮族干栏民居21264户(幢),其中保留状况完好的有8246户,保留状况一般的有10154户。一个依托古村落看得见的“乡愁之美”,集观光旅游、食宿于一体化的休闲正日渐完善,古村落碰撞出新活力。
(广南融媒体记者:周来)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