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重读 重解 重用”西畴精神丨最高检:共同实践“西畴精神”

发布时间:2020-11-18 11:31:51  

11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西畴县瓦厂村幸福新村小组。幸福新村小组,村如其名,是2017年底启动建设的易地扶贫安置点,2018年6月这里集中安置了来自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磨瓦冲等9个村小组46户人家。

从建村,到新村成型,再到村民安居乐业,最高检挂任西畴县委副书记张庆敏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为了让村民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张书记常带头与地方干部,与村民一起打扫卫生。”挂任瓦厂村第一书记的最高检干部谢晓歌说。

20201107F148-最高人民检察院挂任西畴县委副书记张庆敏-陈飞摄.jpg

最高人民检察院挂任西畴县委副书记张庆敏。(陈飞 摄)

“张书记好!谢书记忙什么呢?”记者与张庆敏、谢晓歌漫步于幸福新村,一路村民们笑呵呵地打着招呼。在村口广场,玩耍嬉闹的孩童们一路小跑纵越到谢晓歌身边,亲密地抱住了她的大腿。

20201107F135-最高人民检察院派驻瓦厂村委会第一书记谢晓歌把他乡当故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孩子们亲密地围着她一起玩游戏-陈飞摄.jpg

最高人民检察院派驻瓦厂村委会第一书记谢晓歌把他乡当故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孩子们亲密地围着她一起玩游戏。(陈飞 摄)

1995年,最高检开始定点帮扶西畴县。25个春秋,最高检真心实意付出、真抓实干攻坚,与西畴干部群众创造和见证了在“不可能”的地方全面脱贫的奇迹。

20201107F132-最高人民检察院派驻瓦厂村委会第一书记谢晓歌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耍-陈飞摄.jpg

最高人民检察院派驻瓦厂村委会第一书记谢晓歌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耍。(陈飞 摄)

7日,这一天虽是周末,幸福新村小组村口的扶贫车间一片忙碌景象。在女儿的注视下,苗族妇女熊顺芬熟练地完成套、转、剪、粘四道工序,一个电子线圈快速成型。在家门口,这位三个孩子的母亲,收获了“打工带娃两不误”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满满幸福。

20201107F141-最高人民检察院挂任西畴县委副书记张庆敏在幸福新村小组的扶贫车间里和村民交流-陈飞摄.jpg

最高人民检察院挂任西畴县委副书记张庆敏在幸福新村小组的扶贫车间里和村民交流。(陈飞 摄)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为此,2018年,最高检积极协调联合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司法厅,组织安排相关企业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幸福新村村口,创设了以生产加工电子线圈材料为主和文旅产品制作的2个扶贫车间,能提供60多个工作岗位。

微信图片_20201118094712.jpg

打工顾家两不误   供图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张庆敏介绍,为了进一步发挥扶贫车间的带贫、防贫作用,上海虹口区与最高检共同出资,在瓦厂村村口兴建2100平的新扶贫车间,吸纳更多的低收入村民。该项目预计今年底竣工。

20201107F145-云南日报记者采访最高人民检察院挂任西畴县委副书记张庆敏-陈飞摄.jpg

云南日报记者采访最高人民检察院挂任西畴县委副书记张庆敏。(陈飞 摄)

90后壮族姑娘沈廷艳从未想过,与工友们制作的文传产品,会走出国门。在一次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上,最高检领导将来自西畴的彩绘玩偶,作为伴手礼送给了外宾。从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脸谱,到身着民族服饰的苗族、壮族少女的彩绘人偶……文创彩绘“扶贫车间”里不仅有大众产品,还立足当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研发制作石膏脸谱、笔筒、玩偶等10多种个性化民族手工艺品。截至目前,该车间产品的销售额达100多万元,员工月收入2000多元。

“正在积极研发一套新产品,卡通化的国宝大熊猫身着检察院系统从建国以来的五套检察制服。”四川省司法厅驻点工作人员郝江介绍,这套文创产品有望成为全国检察院系统消费扶贫的“网红”产品,将为老乡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扶。

20201107F153-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干部的帮扶下,建起的董经桥,村民再不用肩扛耕作过河-陈飞摄.jpg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干部的帮扶下,建起的董经桥,村民再不用肩扛耕作过河。(陈飞 摄)

一路穿行在焕然一新的瓦厂村,最高检的帮扶处处可见。走出文创扶贫车间,张庆敏朝前一指道:“村委会、村医务站、小学综合楼、汤谷村小组前太阳山广场,都是最高检协调援建的。下一步将依托历史遗存‘太阳谷歌’推动汤谷村小组的乡村旅游;还要在公路边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加油站,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眼下,瓦厂村民心里有了甜头,日子有了盼头。

既扶贫又扶志,既注重“输血式”帮扶,又注重培养“造血”功能,走过25个春夏秋冬,不变的是最高检各级干部对西畴人民的一片真情。

20201107F151-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干部的帮扶下,建起的董经桥,村民再不用肩扛耕作过河-陈飞摄.jpg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干部的帮扶下,建起的董经桥,村民再不用肩扛耕作过河。(陈飞 摄)

25年来,最高检先后派出12批挂职、驻村和支教的扶贫干部与西畴县各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与西畴人民一道,共同孕育、创造、见证、践行了“西畴精神”。

离开瓦厂村前,记者与谢晓歌一起走过连接汤谷小组连片良田的董经河桥,这座桥对汤谷村民意义颇为重要。瓦厂村如一个微缩版的西畴,山地丘陵多、坝区平地少,“鸡窝地”“巴掌田”破碎零散。跨过汤谷小组前的董经河,是少见的连片百亩良田,这是村民的“心头肉”。

20201107F130-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委会幸福新村,村民在幸福新村的健身器材旁休闲-陈飞摄.jpg

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委会幸福新村,村民在幸福新村的健身器材旁休闲。(陈飞 摄)

今年6月,在瓦厂驻村第一书记谢晓歌同志的积极向上协调争取下,曾经返修过无数次的简易过河木桥,终于被宽4.5米、2跨8米的钢筋混凝土板桥所取代。“村民再也不用为肩扛耕作拖拉机过河而担惊受怕了。”谈起这座“民心桥”,村民李孝芳心感慨不已。

最高检驻村干部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问路遥,来了就当自己家。”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