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中国的脱贫智慧】“重读 重解 重用”西畴精神丨“万元户”刘丕荣 自己贴钱当村干部
发布时间:2020-11-20 17:31:42
“1996年,刚到拉孩村办事处、三光办事处工作时,我开着9万块钱买的吉普车,跟县长的同款,还有6 万块钱存款。4年后,车开烂了,存款也用完了。”
对着记者调侃完自己,刘丕荣没忍住笑了。
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年收入过万,买得起家庭小汽车的“万元户”;一个放弃了做生意发财,自己贴钱当村官的“老板”;一个不愁吃喝,靠自己双手在村里建起百万别墅的“土豪”,却两进拉孩村办事处担任村干部,每月领微薄薪水,带领村民炸石造地、种植烤烟,脱贫致富。
刘丕荣说:“国家对自己的褒奖沉甸甸。” 刘珈彤 摄
一进村委会 车开烂了 存款用完了
1965年,刘丕荣出生于兴街镇拉孩行政村良子村,父亲在他6岁时去世。母亲一人将兄妹9人拉扯大。10岁以前,刘丕荣没有穿过裤子。
在刘丕荣印象中,母亲很坚强,从不抱怨生活。受母亲影响,刘丕荣从小吃苦耐劳。成绩好,但家里穷,上到初中后刘丕荣没再上学。
1982年,初中毕业后的刘丕荣开始做生意,杀猪卖、买卖木料,承包队上的70亩茶山种茶叶。每年能赚上万元,成为当地出了名的致富带头人。几年后,他盖了新房子,花9万块钱买了吉普车。
1996年,拉孩村办事处缺少工作人员,深受群众信任的刘丕荣进办事处担任了主任助理,每个月170元的薪水。
5个月后,在换届选举中,刘丕荣以高票当选了三光办事处主任。当上村主任,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一门心思做生意了,要不要干呢?犹豫再三后,刘丕荣选择留下来带着村民一起干。
这一干,就是4年。“去的时候,我开着跟县长一样的吉普车,还有6 万元存款。4年后,车开烂了,存款也用完了。”
因“土地流失光、姑娘全跑光、树林全砍光”而得名的三光片区,自然条件艰苦,石头比人还多。1997年至1999年,刘丕荣带领村民进行土地整治,共炸石造地2000多亩,坡改梯地1000多亩,再种上烤烟、亚麻等经济作物,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二进村委会 干出样子 不负厚望
2000年,孩子要到昆明上中专,家里没有存款了,为了供孩子上学,刘丕荣卸下村主任职务,潜心做生意。靠着非凡的生意头脑,刘丕荣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年收入20余万元。
2010年,孩子工作了,想到拉孩行政村18个村小组90%的村民还住着危房,村里破破烂烂,刘丕荣又“复出”到拉孩村委会工作,担任主任。
他自己算过一笔账,“到村委会工作,每年贴本3万元。”但既然担起了这副担子,就得干出样子,不负群众的厚望!
重新走马上任的刘丕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了党。2013年,他当选拉孩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上任第一步,他抓好党建工作,把各村有能力的党员升为支部书记,让各村致富能力强的担任村小组长,把外出务工能力素质好、群众信任的年轻人融入村党委干部,组建了年轻有力的领导班子。
为了改变“玉米种在石窝窝”的现状,刘丕荣带领村民进行拉孩村委会的石漠化治理。采取支部书记包村、党员包户的形式,统一整治,带领村民炸石头、挖石头、翻土;量地、治理、分配。仅2014年,就完成土地综合整治500余亩。
2013年至2019年,拉孩村委会的土地从人均0.8亩增加至1.67亩,村委会18个村小组土地面积共增加1000余亩。一部分土地流转给浩弘农业公司种植猕猴桃,其余的种烤烟、辣椒、三七、生姜、巴西菇等,人均年收入从2200元增长至11755元。
拉孩村整洁面貌 刘珈彤 摄
“脱贫致富,最有意义”
为了带头种植烤烟,刘丕荣多次前往红河、玉溪等地学习烤烟种植技术,带领村委会成立西畴县兴街镇拉孩烤烟种植专业服务合作社,成立领导小组,奔忙于田间地头,对农户烤烟施肥、封顶打杈等进行技术指导。
在他的带领下,拉孩村委会烤烟种植从2008年的210亩发展到2015年的1300亩,其中有500亩被列为全县烤烟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基地。建档立卡户陶永发家因种植烤烟脱贫致富,在兴街镇买上了90多平的商品房。
2018年,刘丕荣带领村委会成立拉孩村委会就业协会,每年进行2期就业培训,对50岁以下的青年男子、妇女进行养殖、种植、务工培训,解决村里的就业率,带动产业发展。目前,村委会1987人,480人在外务工。
当记者问到刘丕荣,“什么工作最辛苦?”刘丕荣答:土地整治中,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辛苦——土地相对好的人家不愿意参与土地改造,做了许多户人家的思想工作,才把人聚在一起干。
“什么事情最有意义?”——“带着村民增收,脱贫致富,最有意义。”刘丕荣答。
现如今,妻子和儿女已在省城安家落户,55岁的刘丕荣仍扎根在西畴的大地上,不辞劳苦、不计得失地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