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传承红色基因!我州将从5方面振兴发展革命老区
发布时间:2020-11-23 16:34:23
文网讯 近日,中共文山州委办公室印发《中共文山州委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创优红色文化品牌,做新做精经济发展亮点,努力把文山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州,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挖掘打造红色品牌,提升革命老区政治影响力和对外美誉度
1.创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州。立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依托红色资源,加强统筹谋划,切实做好文山红色基因挖掘、保护、研究、阐释、推介工作。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把红色文化作为厚植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底蕴,让文山红色资源激发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留住红色之根、守住历史之脉。
2.擦亮革命老区文化品牌。立足“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强化革命老区历史研究,推动理论性、纪实性、文学性革命老区文章创作,编撰出版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多样、载体多样的革命历史书籍,推动文山革命历史体系更加完善、红色文化脉络更加清晰,红色历史人物和故事更加立体鲜活,红色信仰和红色力量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
3.传承弘扬新时代精神。深化文山各族干部群众戌边卫国、抵御侵略等历史研究,真实、生动地反映、呈现文山人民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守土固边、建设家园的家国情怀,创新“老山精神”传承弘扬工作。深化文山边疆民族地区在推进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中好做法、好经验、典型案列的总结、提炼、宣传,推出更多的“文山经验”“文山模式”“文山样板”,全力做好新时代“西畴精神”的传承弘扬,使其更具生命张力、时代魅力,成为闻名全国的精神力量。
4.打造红色文艺精品。加大红色主题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图书等文艺精品创作,重点抓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大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打造一批极具文山辨识度、社会反响大、群众认可度高的红色文艺佳作精品,把文山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讲深讲好。
5.抓实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制定实施《文山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加强红色遗址和革命文物调查、收集、申报、命名和整理修复、保护利用工作。加强对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巩固新生政权等特殊时期文物的征集,让文山的红色历史更加有血有肉、立体丰富。
6.加快红色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实施红色边疆工程,规划建设“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文山州史志馆、文山市凯旋门广场、国家方志馆老山分馆、西畴前指百将馆、南疆记忆陈列馆等一批标志性场馆。修复建设桂滇边工委扩大会议遗址等一批革命遗址。实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国门文化工程”“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优化提升红色文化基础设施,打造边疆红色文化长廊。
7.创新红色文化宣传。建好用好“融媒体+革命老区建设”平台,打造具有亮点和影响力的红色宣传品牌,全面宣传推介红色文化,展示革命老区群众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的精神面貌。树立“革命老区”标识牌,设立宣传展示区,宣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加快网上革命历史和革命文物博物馆建设,采用现代虚拟技术等手段,推动历史故事场景生动再现、震撼人心。运用“互联网+”等形式,加大革命文物、革命故事的宣传宣讲,宣扬革命精神。组织开展英烈祭扫活动,大力营造铭记历史、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
依托红色资源和战略区位优势,争取更多政策推动革命老区全面发展
1.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革命老区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审视文山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文山更多倾斜和照顾。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文山革命老区改革更加全面深化、发展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不断增强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全力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对文山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情况进行系统总结评估,研究制定《文山州落实〈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20-2025)任务书》,明确具体任务、责任体系、时限要求。合理规划优化四大重点产业布局,坚持向革命老区倾斜和覆盖,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的革命老区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发展成为革命老区振兴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扎实推进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蒙自至文山至百色铁路、文山机场改扩建、清水河水利枢纽、数字文山等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等新旧基础设施。集中力量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及乡(镇)、村幼儿园,县(市)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及边境疾病防控体系等民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革命老区就业、就学、就医等保障水平。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土地节约利用工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灾害风险防范工程,推动革命老区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景更美。坚持把革命老区规划作为文山州“十四五”规划编制和 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制定的重要内容,抓好汇报衔接工作,力争更多的革命老区项目和红色文化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总盘子,让革命老区的振兴更有底蕴、更有底气。
3.协同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加强与革命老区覆盖的省(区)、州(市)、县(市、区)的协调联动,广泛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风险防范、老区振兴规划等领域跨区域合作,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推进革命老区全面振兴。扎实推进资源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曾经到文山从军、工作、生活、挂职、经商办企业、旅游休闲度假等方面人员常态化联系平台和机制,借助更多力量宣传、推介、建设文山,推动更多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汇集文山,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革命老区群众。
4.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把红色基因筑融到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各方面,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坚持把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作为乡村治理德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奉献牺牲精神宣传常态化长效化,让红色因子进一步融入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
5.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坚持把边境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融合进来,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边境振兴、边民富裕。深入持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边疆群众“五个认同”,坚定边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和荣辱与共、休戚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突出红色特色,壮大红色文旅产业
1.推动红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和开发力度,提升旅游产业红色文化比重和精神内涵。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行动,推动红色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等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旅游与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深度融合,构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云南旅游文化产业新高地、全省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2.加快红色精品景区景点打造。规划建设一批红色经典景区、特色村寨、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宜居乡村。以“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重点县城为中心,创建“云南红都”4A 级旅游景区,积极打造互通互联的辐射重点县(市)、重点区域、重点乡镇、重点景区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构建红色旅游体系。加大“老山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建设和品牌营销,整合“西畴精神”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战争遗址等红色资源,加快老山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建设。
3.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利用声、光、电、数字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加快红色旅游产品开发营销。开发革命文物文创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革命文创产品品牌,推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打造一批红色舞剧、情景小品,提升《铜鼓姑娘》《幸福花山》《国旗下的老山》等红色文艺精品影响力,集合红色旅游推广销售,带动特色演艺产业发展。
实施红色教育,凝聚强大战斗力和斗争精神
1.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深刻把握红色基因的“根”与“魂”,构建全新、高效、充满活力的红色基因宣传教育体系,持续用“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凝聚斗志,引领统一全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思想和行动。持续深入开展红色教育行动,抚今追昔、缅怀先烈,不断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不断增强思想意志和斗争精神,齐心协力战胜阻碍文山发展的一切困难和问题,把革命老区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推动党性教育特色化。围绕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充分运用州内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一校一院多基地群”建设,精心设计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红色文化好教材、好课程、好案例、好故事,着力打造提升一批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教学点)和精品教学路线。加大洒戛竜、弥勒湾会议会址、阿猛会议会址、王有德故居等重点革命文物项目的提升利用,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方式,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红色教育。探索实践“互联网+党建”创新经验,推进红色智慧党建,推动红色教育资源上网上线,创新教育模式。
3.推动红色教育青年化。深入开展“坚定红色信仰”教育,把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育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书本。深入开展“追寻红色印记”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红色基因校外教育,建好用好老山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
4.推动红色教育大众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平台载体,立足“红土地”,用好“红资源”,打造“红色牌”,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强化红色党建,建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1.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红色基因引领基层党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国企、机关、高校和各类学校、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基层党建工作有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更加科学精准地选拔、使用和培养干部,真正把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中坚干部使用起来,把有想法、有活力、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培养起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对标增强八种本领、七种能力要求,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使广大干部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科学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实施好“百名高层次人才”“千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名乡村人才”的人才培养计划,吸引更多人才服务革命老区建设,为革命老区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办公室)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