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西畴县:红色热土漾鱼水欢歌

发布时间:2022-06-17 10:01:27  

文山州“七城创建”之双拥模范城(县)系列报道④

这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积淀的边陲小城,西汉时为牂牁郡都梦县地,“都梦”一词系壮语,意为“国门”……

这是一座涅槃重生、日新月异的城市。当你走进这座城,你会被它处处彰显出的双拥情节所触动:在广场公园、商场、学校等场所,悬挂着醒目的双拥宣传标志和标语;在城市的主要路口、旅游景区、医疗通信等服务窗口全都设立了军人优先、军人免费标牌……“军爱民、民拥军”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种对人民解放军的特殊情感。全县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作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建“双拥模范城”视为党政军共同的最高政治任务与荣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筑牢双拥共建基础,不断升华双拥工作内涵。

双拥情,越来越浓,越来越烈。一大批双拥典型,引领着全民拥军的热潮。

红色热土   世代传承

金钟铭刻英烈名,玉鼓长啸剑出鞘。

1940年,数十万日军陈兵越北,文山地区从原来的抗战大后方变成抗日防御的最前沿。文山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筑起“铜墙铁壁”,西畴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奋起抵抗侵略,为保卫祖国西南国土免遭日寇蹂躏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援越抗法,60年代援越抗美,70年代至90年代的守土卫国,西畴一直是屯兵积粮的要地。在长达10余年的边境战争中,西畴人民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支前参战,抢修公路、修筑工事、运送弹药、抢救伤员、供应物资,立下屡屡战功,为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战争的烽烟已经散去,但这块有着悠久革命传统、深厚红色基因的热土,仍继续大力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秉承“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传承,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踔厉奋发  凝聚合力

西畴县城的双拥路上,有两个“红色纪念标”尤为显眼,名叫“金钟”“玉鼓”,是全县各界人士集资修建的,为了纪念第九集团军全体抗战官兵。在双拥路上,还有一支特殊的拥军队伍,由34家门店组成,退役老兵和现役军人购物时将享受5—9.5折优惠,营造了浓厚的拥军氛围。

西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把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县委书记、县长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组织参加双拥专题会议、党委议军会议、双拥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分析新时期双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带头参加军事日活动,带头走访慰问驻西部队,带头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督促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实行双拥工作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把创建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组织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及双拥成员单位的双拥创建、军地互办实事项目、优抚政策落实等工作进行逐项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有效推动了全县双拥工作的健康长远发展。

同时,把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双拥宣传作为全县打牢社会基础和推进全民参与双拥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全县宣传思想工作计划、青少年教育教学计划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充分用好革命老区资源,创新开展更多具有西畴特色、充满西畴元素的双拥宣传活动。全力打造全县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拥街、拥军路、双拥广场、双拥主题公园。在县城交通要道设立主题雕塑、宣传墙、宣传栏,在路灯杆上悬挂双拥宣传标语等。采用悬挂宣传横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在全县全方位宣传双拥模范县创建相关知识及《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政策法规,营造“人人了解双拥、人人支持双拥、人人参与双拥”的浓厚氛围。

拥军优属  真情无限

做好双拥工作,是一座城市军政军民团结、社会和谐进步的名片。

坐落于西畴县城东郊的南疆烈士陵园,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保卫边境安全而英勇牺牲的革命英烈229冢,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一直以来,西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烈士陵园建设管理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000万元对陵园进行修建和改造。在清明节、“9·30”烈士纪念日等期间,组织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烈士陵园开展宣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主题活动;组织学校师生开展“认亲祭扫”等系列活动。

西畴县委、县政府把拥军优属各项工作往细里抓,往深处做,不断推动军政军民团结。为助力部队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常年关心、主动服务、现场办公,解决战备训练和生活保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人武部营房条件得以明显改善,武警西畴中队进出道路得以全面改造。与此同时,用“精细化”关爱服务退役军人,通过“一站式”对接、“贴心式”座谈、针对性讲解、意向性推介等举措,积极妥善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设立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个,各乡(镇)、村(社区)设立82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广大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自主创业,奋发图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骆瑞才,退役军人,现任西畴县兴街镇东升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3年退役后,骆瑞才情系家乡父老乡亲,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发家致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了发展本村产业,骆瑞才多次自费到外地考察学习柑橘种植技术。由于没有群众理解、支持发展柑橘产业,骆瑞才顶着压力,瞒着家人租来400多亩荒地,带着7名村民带头推广种植柑橘。面对重重阻力,骆瑞才没有退缩,他一边忙着村里的事务,一边四处考察柑橘销售市场。2018年,骆瑞才成立了西畴县碧盛果种植专业技术协会,带领农户引进柑橘种植“123”模式,并成功推广应用,带动了东升片区柑橘等产业的发展。

笃行不怠  拥政爱民

真心的关爱,换来真情的回报。驻西畴部队官兵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坚持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多年来,部队经常派官兵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难题、办实事,为村民致富增收出谋划策,并在应急救援、抢险救灾中奋勇当先,体现了军人本色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怀。

2005年6月的一天,西畴县突然普降暴雨,县城积水成灾,污水、垃圾、淤泥堵塞交通。县消防大队官兵一大清早就起来清扫垃圾,铲除淤泥,导引污水,冲洗街道,还市民一个舒适的环境。消防大队战士李世鹏先后资助了一名大学生完成学业、4名贫困小学生继续上学,先后慷慨解囊拿出5万多元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群众。

为百姓解忧、为社会分忧、为和谐出力。西畴县退役军人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政治本色,在服务社会、解难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持续发光发热。全县成立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1个50人,中队9个180人,村(社区)志愿服务分队73个365人。

红色沃土激荡双拥热潮,模范西畴荡漾鱼水欢歌。党政军民携手并肩,协力前行,共同唱响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时代双拥赞歌。

(文山日报记者:苏宁)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