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治未病青年团用心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15 14:31:48  

2025年4月22日,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治未病科正式开科。短短三月,这支年轻的团队便以专业与温度赢得患者心——6月24日,一面写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被送到科室,鲜红绸缎上的金字,既是对他们守好健康第一道岗的肯定,更是青年医者用细节藏真心、用服务暖人心的生动写照。

患者唐女士的家属给治未病科王佩娟医生赠送锦旗

“闺蜜医生”的暖心守护

“王医生,我最近总失眠,连带着脾气也暴躁了……”34岁的唐女士刚进诊室,就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王佩娟没有急着开方,而是递过一杯温水,静静听她倾诉工作压力与家庭琐事。这样的场景,在诊室里每天都在上演。中医讲究“情志养心”,情绪疏导本就是治未病的重要一环,耐心倾听正是解开身心症结的第一步。

作为科室里出了名的“闺蜜医生”,王佩娟的诊疗从来不止于“看病”。她会在女性患者复诊时轻声问起近况,提醒换季保暖;会在问诊时顺手记下患者爱吃的零食,悄悄在健康方案里加入“解馋又不伤身”的替代建议。“找王医生,就像找闺蜜聊天,身体的不舒服、心里的烦心事,说出来就舒坦了。”这是患者们说得最多的话。

从健康管理到变美守护的延伸

42岁的杨女士曾被体重问题困扰多年,158厘米的身高,体重却达69.2千克,腰围91厘米的她连弯腰系鞋带都费劲。“试过节食、运动,要么反弹要么坚持不下来。”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她找到王佩娟医生。三次九宫穴位埋线配合饮食调理后,体重秤上的数字定格在59.2千克,腰围也缩到81厘米。“现在爬楼梯不喘了,穿裙子也敢扎腰带了!”杨女士边说边比划,眼里的光藏不住。

王医生为杨女士进行九宫埋线治疗

埋线腰围变化对比图

如今,为了满足女性患者对美的追求,王佩娟又钻研起中医美容。在郑玉华院长的悉心指导下,她时常带着古籍向院长请教针灸要义,还在自己脸上反复试针、实验,只为找到最优质的治疗方案。“多试一次,给患者的方案就更精准一分,疗效就更扎实一分。”正是这份较真,让不少像倪女士一样被痘印、皮肤松弛困扰的患者,在她的针灸治疗下重拾自信。

王佩娟医生亲身尝试五色针“美容”疗法

医者初心藏于每处细节

为了把《黄帝内经》的智慧融入现代健康管理,让郑氏祖传医术守好健康第一道门,午休时间,同事们常看到王佩娟坐在诊桌前翻阅中医典籍和院长的讲课笔记,书页边缘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候诊的间隙,她会拿出患者的健康档案,总结当天的诊疗方案,细心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好今日的治疗疗效和备忘提示。这份“多走一步”的坚持,让中医服务的半径不断延伸。

“治已病是救急,防未病才是长远。”她常说的这句话,正是她的行动指南。

团队同心筑防线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团队,用行动诠释着“治未病”的真谛。从晨光微露到暮色降临,诊室里总飘着淡淡的药香与温和的叮嘱:“张阿姨,您的高血压得从饮食调起,我把食谱写在纸上了”“小李,夏天贪凉伤脾胃,空调别开太低”……他们把宫廷御医传承的药浴配方融入老百姓的家庭养护,让列入传统医药省级非遗郑氏黄帝九针的古法智慧走进日常生活。

附:治未病科团队合影——镜头前,这群年轻医者笑容明亮、眼神坚定。从开科时的初心,到锦旗见证的信赖,他们并肩筑起健康第一道岗。愿这份青春力量持续绽放,让“防患于未然”的中医智慧,成为更多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来源: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

(编辑:董飞 美编:向传帅 二审:张淑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