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节气养生 | 处暑时节,防燥养肺
发布时间:2025-08-22 11:16:05
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之道,蕴藏着健康密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推出《节气养生》栏目,适时为大家推荐养生知识,展现二十四节气里的生命美学。跟着节气生活,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8月23日
农历七月初一
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
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医生邀你一起养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指消隐、终止。处暑,即“出暑”。
“处暑处暑,热煞老鼠。”处暑时节虽已属于秋季,但其暑气只是稍减,此时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空气较为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因此,处暑的养生重点为养阴清热润肺。
起居:多睡一个小时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升发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建议每天比夏季多睡一个小时。早睡可顺应秋天肃杀之气,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畅。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午睡对于老年人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易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少寐现象。
穿衣:适度添衣
处暑过后,天气渐凉,民间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不过,“秋冻”也需灵活变通,关键在于随时调整衣物。对于青壮人群来说,天气转凉时不宜过早、过多地穿厚衣服,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处暑之时,暑热未尽,虽有秋风送爽,但一日之中温差较大,早晚较凉而中午炎热,因此不可一味“秋冻”,当天气骤然变冷时,也应适当增添衣物,以凉而不寒为宜。同时,应注意腹部的保暖,勿使脐部受凉,以免影响脾胃的功能。
“秋老虎”来袭时昼夜温差大,专家建议,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透气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便于随时增减。早晚需尤其注意保护后颈、肚脐、腰部和脚踝部位。
处暑时自然界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
饮食:以养阴清热润肺为主
处暑时节,由于天气逐渐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易疲劳等秋燥、秋乏之症状。根据“燥者润之”的原则,饮食应以养阴润燥的食物为主,可食用芝麻、蜂蜜、银耳、百合、乳制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同时,忌辛忌苦,辛味发散泻肺,苦属燥,苦燥易伤津液,故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
科学饮水是缓解秋燥最简单的方法,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小口频饮,以养阴润燥,补充身体损失的津液。每天至少喝1500至1700毫升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如果实在不想喝白开水的话,可以考虑淡茶水、柠檬水、百合水、山药水、梨水等。尽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养生穴位:按揉尺泽穴可预防感冒
尺泽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合穴,按揉该穴,可起到宣发肺气的作用,临床上常常采用针刺该穴治疗肺失宣降导致的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一些列肺系疾病,还可以治疗中暑、急性吐泻等急症,平时按揉尺泽穴能够预防感冒。处暑这一节气里,秉天地肃杀之气,肺气当以降为顺,若有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气不降的表现,可按揉尺泽穴或点刺放血以助肺气宣降。
(记者:郭韦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 新华社 视频: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
(编辑:周秋 美编:张振飞 二审:张淑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