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州“幸福里”铺就家门口就业路
发布时间:2025-11-07 17:28:18
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文山州广南县、砚山县、富宁县等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就业“幸福里”社区、零工市场等平台,有效破解群众就业难题,蹚出一条条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广南县莲城镇圆梦社区群众在楼下家门口务工车间上班
作为全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广南县莲城镇圆梦社区聚焦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以零工市场为依托,创新打造就业服务综合体,集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务工车间、幸福食堂、儿童托管等九大功能于一体,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充分依托搬迁点一楼闲置门面“招小商”,零工市场先后与65家企业建立合作,提供岗位1500余个,已帮助1200余人在“楼下”稳定就业,平均工资达3000元。创新“企业下单、部门接单”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8期442人。同时盘活闲置厂房79间,招引23家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供岗位500余个,配套完善生活设施,打造舒适“10分钟工作生活圈”。
砚山县针对零工市场乱象,建成千余平方米零工服务驿站,内设服务大厅、候工区、招聘区等功能区域,可容纳30家企业同步招聘、200余人候工。线上开发“砚山就业通”等平台,实现求职登记、智能匹配、在线签约全流程办理,注册用户879人,促成就业匹配421人次。线下定期举办招聘活动,2025年已举办45场,对接用工企业526家,发布用工岗位2463个,服务零工4.9万人次。市场还制定服务规范,指导签订劳务协议,设立法律咨询和权益保障窗口,2025年指导签订协议482份,解决劳动纠纷6起。围绕挖掘机操作、叉车操作、蔬菜作物种植及加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操作证N1等实用性培训工种,开展技能培训24期1295人,为零工群体“充电赋能”。创新“待工经济”新模式,在乡镇零工驿站提供韭菜分拣等工作,让零工在等工期间也能赚钱。

富宁县归朝镇群众在就业幸福里社区分拣芒果
富宁县创新推行“12333”模式建设“产业+就业”“幸福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一条主线”,形成“三级书记”抓就业格局,织密组织联动和智慧服务“两张网”,培育劳务经纪人50名,录入劳动力信息3.5万人,与辖区及周边企业签订用工协议145份,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岗位500余个。筑牢制度、信任、能力“三块基石”,构建四方联动机制;实施拓岗、关爱、激励“三项举措”,投入200余万元配套食堂、洗衣房等设施,解决员工吃住行和后顾之忧;取得群众增收、民族融合、产业发展“三个成效”,为30家企业输送工人3000余人次,千余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促进各族群众共学技能、共促就业。
从广南圆梦社区的“楼下上班”,到砚山零工市场的“驿站候工”,再到富宁县归朝镇就业“幸福里”社区的“12333”模式,文山州正以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举措,建成以6个就业“幸福里”社区、11个零工市场、284个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22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真正将服务窗口设在群众“家门口”、工作岗位送到群众“手里面”、就业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促进全州县域内就地就近就业46.99万人,较2024年底的44.6万人增加2.39万人,增长5.36%,不仅有效破解就业难题,更铺就了一条条通往“幸福里”的康庄大道,为边疆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据悉,2025年,富宁县归朝镇就业“幸福里”社区被认定为省级第二批10个就业“幸福里”社区之一,成为我州继“西畴东升公社就业幸福里”之后的第二家省级就业“幸福里”社区。砚山县零工市场、广南县圆梦社区零工市场被认定为省级零工市场,实现我州省级零工市场零的突破,成为双零工市场入选的五个州(市)之一。文山州驻东莞就业服务站、丘北县驻汕头就业服务站双双获省级奖补。今年以来,全州三类就业服务载体获得省级奖补资金275万元。

(文山州就业人才中心:李光向 柏雪锴)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0 号
文山评议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