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为国戍边,让我先上!”
发布时间:2021-10-12 09:19:38
“一声召唤,全警到岗。有战必至,负重逆行。”——他们是移民管理警察,守卫着麻栗坡县边境一线,守卫着祖国安宁!在疫情面前,他们是逆行者,是排头兵。作为疫情防控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麻栗坡县,拥有文山州最长的边境线。在这里,无论严寒酷暑,总有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身着“藏青蓝”,行走在泥泞湿滑的巡边小路上,坚守在路况复杂的卡点,为祖国和人民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大岩迁疫情防控卡点位于天保镇新城观景台,设立于2020年2月,距离麻栗坡县城10公里,是天保镇、猛硐乡到麻栗坡的必经之地。在这里,民警、辅警、民兵和医务人员,共同构成了大岩迁疫情防控卡点的守边“大家庭”。卡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担负着对过往车辆及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排查,以及查处非法入境外籍人员等工作,发挥着堵源截流、过滤危险、打击防范等作用。
有着16年工龄的天保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阮大明,在公安边防部队改革中,他脱下军装,戴上警徽,从“边防绿”到“藏青蓝”,虽然从军人“变身”为警察,但为国守边的初心始终如一。“你好,麻烦出示一下身份证、健康码、行程码,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对来往车辆及人员进行查验,相同的动作、相同的话语,阮大明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但作为打击犯罪的前哨,阮大明知道卡点的工作不仅需要耐心仔细的工作态度和钢铁纪律,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懈怠,才能确保做到万无一失。在执勤过程中,阮大明常常能通过日常检查及技术手段,第一时间分辨出哪些是跨境人员,哪些是周边群众,哪些是省外人员。该卡点自设置以来,累计派出警力1360组5891人次,排查过往车辆50.2万余辆、人员72.6万余人,查验外籍人员1250人次。其中,劝返越南籍人员160余人次,查获被盗摩托车1辆,查获行政案件4起5人、刑事案件4起6人,处理交通违法行为965起。
“执勤民警中大多已经结婚,有的民警家还是外省的,为了守边戍边,都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阮大明说,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妻子带着儿子在文山,以往他周末还能回家陪陪儿子,疫情发生以来,他已经很久没回家团聚了,每次想儿子了,只能视频聊天。然而,驻守在边境,面对的不仅仅是与家人长时间的分离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有时还会有各种危险。“主要是天气变化带来的隐患,大岩迁卡点路段,下毛毛雨就会起雾,摩托车司机速度稍微快一点,就会打滑导致撞到防护桩,有时还会撞到值守人员。”阮大明说。
处于疫情防控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最前沿的麻栗坡县,除了阮大明,还有无数远离家乡亲人的戍边警察,他们一直用行动践行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铮铮誓言。“为国戍边,让我先上!有我们在,这里就永远是犯罪分子难以逾越的‘雄关’!”这是所有戍边警察的心声。
(记者:骆丽 通讯员:温馨)
(编辑:刘梅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