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之干丨获中国关工委点赞!文山州关工委打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品牌
发布时间:2021-11-26 11:54:48
文网讯 2021年11月19日,《助力专门教育 挽救违法少年——文山州关工委打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品牌纪实》获中国关工委充分肯定,并批示:文山州关工委在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立专门学校,解决问题青少年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五老” 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学校发展,抓点带面,加固预防力度。工作扎实、做法灵活、成绩显著,望巩固成绩,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做得更好。
助力专门教育 挽救违法少年
——文山州关工委打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品牌纪实
开办未成年人专门学校,招收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既是挽救违法少年,促进未成年人整体健康成长的底线保障,又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文山州第五中学就是这样一所未成年人专门学校,是一盏既为违法少年照亮未来成长之路,又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带来亮丽之光,还为省内外参观者提供探索指引的生辉之灯。几年来,文山州关工委为这盏生辉之灯添油助燃,倾心尽力,将其打造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品牌。
搞调研,献良策,建成专门学校
2006年12月《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后,州政协采纳州关工委建议,组织对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工作进行了一个月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家庭、学校、社会“三不管”浪迹街头的闲散未成年人不断增多,既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难点问题,又是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还是公安机关处置治安事件的棘手问题。据此,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开办专门学校》为题,通过人民政协的平台,以主题演讲、大会建言、提案建议、社情民意反映以及五年时间在全州城乡118场《举全社会之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专题讲座中多次提出,建议依法开办专门学校,对违法少年集中进行教育、矫治,破解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工作难题。
建议引起了州委、州政府和文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州委政法委组织考察、调研和论证,2015年1月文山市率先作出决定新建第十二中学为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并先期建盖简易校舍,于同年6月开班办学,及早救治浪迹街头的违法少年。
州关工委心系市十二中的发展,不断为其“鼓与呼”。先后以6件州政协编发的《社情民意反映》、1件提案、1件专报、1次联组大会发言和一件调研报告为十二中办学建言献策。市十二中开班办学后,随即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州委、州政府顺应社会需要和各县要求,及时作出决定,将市十二中升格为文山州第五中学未成年人专门学校,于2019年4月1日面向全州招生。自此,未成年人专门教育开始覆盖全州八县市近百个乡镇,挽救违法少年这盏生辉之灯更加明亮地照耀着更多迷途少年的成长之路。
送关爱,助成长,挽救违法少年
州关工委一直把助力专门教育、挽救违法少年作为责任担当,以“教育、感化、挽救”法定方针和“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法定原则作为工作依据,组织以州老年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法制帮教委、身心健康委联系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社团,在元旦(春节)、六一(端午节)、国庆(中秋节)等,24次到学校开展“送关爱、促转化、助成长”系列活动,由参加活动的律师协会、州民政局等单位出资,既送去优秀读物、宣传画册等精神食粮,又送去节日礼物,让孩子们感受党委、政府的关爱,感受社会的温暖,触动感情,促进转化。
从十二中到州五中,州关工委到学校组建教师、干警、老同志“三结合”帮教组,对在校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一贯表现、罪错原因进行摸底调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帮教、结对帮教、小会帮教。目前已离校的文山籍474名学生中,有的复学或升学,有的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除两人恶习未改外,转化成功率达99%。同时带来社会治安大幅度好转,文山市“两抢一盗”案件由建校前的日均发案3.67起,下降到目前平均每周不到一起,市民的安全感、满意度提升了66位。
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学校发展
加大工作力度,联络多部门、多社团“十进州五中”,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集中正面教育、分散结对帮教、聚力爱心感化、组织法制宣讲、举办健康讲座、开办家长学校,培训教师干警、调研解决问题、加大社会宣传。
纪念百年“五四”,喜庆七十华诞,组织三次爱国主义教育,是“十进州五中”最大的工作亮点。观看视频短片《五四由来》《青春中国》,穿插进行点评,开展“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五中学生同台举办《我与我的祖国》老少国庆大联欢,于五四爱国主义教育之后,在手举五星红旗载歌载舞活动中,让孩子们又一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以“爱我中华、立志成才”为主题的“庆元旦、迎新春”演讲活动,邀请五位参加全国、全省、全州演讲比赛获奖的中专、中学、小学生作示范演讲,以同龄人的演讲感染五中的同龄学生。
联合多个单位到州五中开办“问题学生”家长学校,是一项别开生面的活动。州五中组建后,州关工委法治帮教委到学校调研了解到,在校学生中近50%是留守儿童,超三分之一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约四分之一来自单亲家庭,还有一部分既是留守儿童又是贫困学生还是单亲子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情况十分严重,深感帮教违法少年需要从帮教家长开始,让孩子们回归社会后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联合州妇联、团州委三家主办,州未司办、州检察院、州老年大学等六个单位协办,在州五中挂牌成立家长学校,开展“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40余位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很受感动和教育。
抓住点,覆盖面,加固预防底线
调整工作思路为“抓住一个点,带动一大片,覆盖整个面,全方位一体化多层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将州五中确定为州关工委和未成年人司法项目“观护帮教示范点”,正式挂牌。并协助州检察院在该校建成预防未成年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发挥“未司办”职能作用,组织政法委、法院、检察院等十大成员单位,并联合少工委、救助站、老年大学等单位和社团助力专门教育。形成“一、二、三、四、五”每年活动制度,以“两助力”“三系列”规范活动。启动“沿着榜样的足迹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州关工委联合十大单位组织“百团进千校、普法大宣讲”活动,组建114个宣讲团911位宣讲员,分赴1291所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通过对近70万名在校学生开展十部法律普法教育,加强第一道防线即“一般预防”;配合成员单位组织“百名律师进百校”,以边远山区、民族地区为重点,针对校园性侵、校园欺凌、校园传谣和早婚辍学四大问题,对“苗头少年”进行“纠错”教育。近四年来,全州累计组织法治教育1722场次,受教育学生82万多人次;举办“模拟法庭”进校园213场,受教育学生7.02万人次。同时,将未司项目置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体化统筹,夯实基点、把握重点、破解难点,抓住“三大环节”,加强未司项目再犯预防工作取得成效,被省关工委推荐参加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工委工作座谈会做会议交流。
助力学校发展,挽救违法少年,州关工委始终注意明确角色定位,理顺与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关系,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每次集中活动,都以正面教育为主,活动方案都交由学校主持实施;每次分班活动,都以说服教育、开展帮教为主,组成教师、干警、老同志“三结合”帮教组,由班主任主持进行,既发挥老同志的助力作用,又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在座谈会、调研会、考察会上,得到来自省内外的参观者交口称赞。
(何文忠)
(编辑:董飞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