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之干 | 一年4幅摄影作品被《人民日报》一版采用,他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1-12-16 20:57:31  

熊平祥:用爱与光影记录传播“文山之美”

12月13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文山州摄影家协会主席、文山日报社原首席记者熊平祥拍摄的《云南文山:山巅草原冬日美》新闻摄影作品,在《人民日报》一版刊载。照片上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场与高耸的风力发电机和谐共融、美不胜收。2021年,熊平祥拍摄的4幅宣传报道文山州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新闻摄影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一版刊载。

《云南文山:山巅草原冬日美》熊平祥摄

近年来,文山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弘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文山之干”的担当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壮乡苗岭树更绿、天更蓝、水更清,正在实现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

作为文山日报的一名老记者,熊平祥从事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创作30多年,始终以敬业执着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以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走遍壮乡苗岭,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文山精彩瞬间,一幅幅摄影作品纷纷被中央和省级媒体采用。他先后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农民日报》及《云南日报》、云南网等报刊及网络发表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和文字作品500余幅(篇),许多作品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好新闻奖和云南新闻奖,曾被评为文山州首届“十佳记者”,多次受到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表彰。

《绿色发展“风光”无限》熊平祥摄 刊载于4月2日《人民日报》一版

2018年以来,熊平祥退休不褪“摄”,坚持行走在摄影创作的路上,把自己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融入镜头、笔头,用光影与色彩记录传播边疆民族自治州的发展变化。为了拍摄出光影效果最佳的作品,他常常在大雾天、雨雪天连夜出发,自驾车在黑夜里行驶几个小时,到高山峡谷进行拍摄创作。其付出的诸多辛劳,深藏着他对摄影创作的不懈追求和对宣传报道文山的执着不悔。

今年,熊平祥抓住《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昆明召开的时机,围绕文山州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深入采访创作,先后到丘北县、砚山县和西畴县拍摄了4幅图片,依次向《人民日报》投稿并被采用。

《山水林田湖草融为一体》 熊平祥摄 刊载于7月19日《人民日报》一版

·4月2日,他拍摄的《绿色发展“风光”无限》的新闻摄影作品在《人民日报》一版刊载。该作品反映了丘北县舍得风电场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既保护生态环境,又点亮万家灯火,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7月19日,他拍摄的《山水林田湖草融为一体》的新闻摄影作品又在《人民日报》一版刊载。作品反映丘北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大力推进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和恢复当地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得。

·9月26日,他拍摄的《山变青 产业兴》的新闻摄影作品在《人民日报》一版刊载。作品反映西畴县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曾经的石漠荒山上,满眼绿色的猕猴桃产业蓬勃发展,变成了边疆各族群众的致富基地。

·12月13日,他拍摄的《云南文山:山巅草原冬日美》新闻摄影作品在《人民日报》一版刊载。作品拍摄地点是文山州砚山县黑巴草场,反映我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采取人工种草、草地改良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林草质量,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目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已达87.3%。

《山变青 产业兴》 熊平祥摄 刊载于9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

此外,熊平祥拍摄的《普者黑喀斯特湿地风光》图片,还被收入由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题词的COP15纪念珍藏邮册,该邮册将在联合国展厅展出。

《普者黑喀斯特湿地风光》 熊平祥摄

(记者:普忠 陈明凯)

(编辑:徐珺 排版:龙俊贤 审核: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