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探索“新街模式”推动“新街之变”
发布时间:2024-10-22 16:14:52
探索“新街模式”推动“新街之变”
文山市新街乡党委书记 陈飞
新街乡位于文山市西南部,是文山市海拔落差最大的乡镇。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立体气候明显的优势,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三个一”新街实践,以“新街有为”的担当,积极探索新街模式,助力新街向美向好。
坚持将“引进一个小企业、小老板是招商,引进一个种植大户也是招商,引回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也是招商”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千方百计写好“招小商”这篇“大文章”。
发挥资源优势引进特色产业。采取点对点上门、以商招商等方式,成功引进香蕉、芒果、鲟鱼、牛蛙、冬虫夏草等种养殖企业“入新”发展,总投资约1.4亿元,建设种养殖基地7个10000余亩,组建合作社16个,与791户3439人实现利益联结,预计总产值达1.14亿元,实现稳岗就业300余人,灵活就业500余人,户均增收8万余元。
盘活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全面清查整合村集体的土地、闲置房屋等资产,采取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让沉睡的资产变资金。引入屋顶光伏等新产业、新项目,不断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130余万元,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达到20余万元。
抓传统产业提升增加群众收入。组织种植户到先进地区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和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合作投资,烤烟、百香果等传统产业预计产值1.12亿元,助农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同时,因地制宜抓实林下经济,按照海拔高低分三类构建“山顶护林子、山腰用林子、山脚种果子”的产业发展模式,林下经济作物年产值达3680余万元,带动脱贫户600余户,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
坚持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的根本前提,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12345”模式,闯出基层治理新街新路子。
“1个统领”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共治共建共享,织密“平安网”。
“2个深化”推进“1520”和“12123”典型模式延伸。深化推进未成年保护“1520”模式和道路交通安全“12123”模式,抓实未成年健康成长和道路交通安全“管得住、控得牢、防得稳”的基本目标。
“3个强化”夯实基层力量。强化阵地建设、网格布局、队伍赋能,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力量。
“4个举措”筑牢网底提能效。发挥优势深入群众抓摸排,用活平台强化宣传抓预防,分类调处多方合力抓化解,聚焦矛盾常态长效抓稳控。
“5个机制”长效保障促联动。建立信访联席会议机制、信息排查报送机制、任务交办反馈机制、案件会商联调机制、干群联动双向机制。“党建+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实施,最为典型的是成功化解了与红河州白云乡长达7年的土地权属纠纷,达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全乡实现了11年无命案发生,织密了“安全网”“幸福网”。
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干好工作的最高追求,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探索“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模式,以点带面推动村寨增绿添彩,努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共筑邻里“防火墙”。与“2州”“3县市”接壤的行政村,成立联合党支部,党组织书记轮流担任森林防火“轮值书记”,采用“人防+技防”方式,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森林火灾风险,建立“1+4+N”森林联合队伍建设体系,形成强大的防灭火工作合力。
共建跨区河长。定期召开邻乡共治座谈会,完善跨流域、跨区域河湖治理管护体系,联合组建“党员护河队”,针对排污监管、跨界应急演练、跨界流域环境风险及突发环境事件响应等进行协商并提出应对措施,实现域内“分界不分家”。
共建“绿美家园”。围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开展邻乡人居环境整治“PK赛”,定期通报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激励广大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以“行走中的党课”为活动载体,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实地教学观摩,畅谈学习心得,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人居环境由“脏乱”变“绿美”到“一直美”。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好州委、市委工作要求,在坚决打赢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翻身仗、漂亮仗上展现新街作为,在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上展现新街担当,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新篇章贡献新街力量!
(来源:州委办、州委组织部)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