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打牢发展根基 品牌化助农增收

发布时间:2024-10-22 16:58:25  

打牢发展根基 品牌化助农增收

丘北县温浏乡坝达村党总支书记 岑海维

丘北县温浏乡坝达行政村辖5个村民小组337户1457人,党员60名。近年来,坝达行政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和品牌打造有机结合,不断深挖资源潜力,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带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夯实基础优环境。坝达行政村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引入丘北亿诚果业有限公司、福悦春茶叶种植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辐射周边省市县的特色农产品销售聚集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项目落地建设,实施了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产业基地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等,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比如,弄位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选果车间对砂糖桔进行分级分拣,有效解决销售水果标准不一的问题,为300多户果农带来更高的收益,推动400余名村民就近就地务工,增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比如,中国船舶定点帮扶丘北县温浏乡茶叶、砂糖橘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对600亩茶园、桔子地进行了提升改造,建成高位水池1个、机耕路1条、山地生态茶园体验馆1个,打破仅销售初级农产品的局限,有效推动以茶促旅、茶旅融合,深受群众好评。比如,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一条长2550米、宽6.5米的柏油大马路贯穿坝达村小组,街道基础设施和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支部引领提产值。积极探索“绿好一片山、护好一条江、服务一方人”的坝达发展模式,针对传统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采取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补助扶持、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推广白毛茶种植。2005年开始探索白毛茶种植至今,规模已扩大到2000余亩,覆盖5个村小组180余户群众。种植的白毛茶,亩产鲜叶1400斤左右,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村内4名党员茶农分别成立了4家茶叶作坊,将现有的鲜茶按2元至3元的市场价统一向农户收购,平均每亩可为茶农带来3000元至4000元的收入。积极申请注册“温浏茶”系列特色农产品商标,建成坝达茶叶体验馆,展示茶叶产业文化、工艺的同时,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头雁”示范创品牌。围绕光热、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将发展特色产业当作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胜法宝”,以砂糖桔、茶叶为主,积极做好产业文章,让产业兴旺的风“送”来振兴,助力群众过上好日子。2013年,村里组织“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党员、种植户深入广西西林及富宁县等地考察茶叶和砂糖橘产业种植、加工和销售,开始引进砂糖桔种植。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及农村党员组成的砂糖桔栽种技术指导小组,培训专业人才80余名,与种植农户建立“一对一”指导,全程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每个种植户都有一名种植技术指导员。经过10年的努力,砂糖橘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余亩,年产优质砂糖橘1000余吨,产值达700万余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4万元,并成功打造了“温浏岑桔”品牌,深受贵州、四川等地消费者青睐。

下一步,坝达村将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以“壮大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为目标,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强村建设,写好茶果两篇农业“大文章”,真正走出一条品牌化规范化的增收致富路子。

(来源:州委办、州委组织部)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