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不忘根 回农村 建家乡
发布时间:2024-10-22 17:20:53
不忘根 回农村 建家乡
西畴县柏林乡三板桥村委会上龙树村党支部书记 吴广明
西畴县柏林乡三板桥村委会上龙树位于柏林乡政府驻地附近,距西畴县城55公里,紧邻漂富线,村庄周围古树成林、鸟语花香、竹林环绕,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全村共35户、常住人口148人,其中:党员8名、公职人员26人、在校大学生10名、退休干部6人,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植业和劳务为主,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
“老吴,老婆孩子都在文山,回去干什么?”这个问题经常有人问我,很难回答,我都是一笑而过。我1984年离开上龙树,先后在西畴县委组织部、州委组织部、马关县委组织部和州司法局工作,下过乡、驻过村,也外出考察学习过,离开家乡30多年,我始终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节假日经常回老家,看到其他农村都在变化,家乡依然是老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退休后力所能及为家乡做点事也是应该的,就萌生了退休回农村带领群众建设家乡的念头。
刚回村的情况。回到家乡后,通过走访了解,我的第一印象是:村民自我感觉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满足于现状,发展什么都没有积极性。外界对上龙树的评价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小组干部履职不到位,群众心不齐气不顺,村民会议难以召开,乡村干部下乡不到龙树寨。为此,我积极向乡党委、政府反映汇报,争取借助绿美乡村建设的东风,把上龙树建设好。
我原来的想法是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但了解了发现上龙树想要发展很难,我必须站出来带头干,于是2022年我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长。在选举会议上我公开承诺:一定带领大家把上龙树建设好,建成柏林第一村,村干部补贴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当时28人参加会议,我得28票,压力很大。
上龙树怎么发展?党支部和村小组干部调整充实后,我们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外出看、带头干、大家干”的发展思路。
外出看。我自掏腰包组织群众先后到了麻栗坡的茨竹坝、石笋、石家湾,西畴兴街的东升、莲花塘锡板、蚌谷水头等地参观考察学习。通过外出学习,大家看到了变化,找到了差距,思想有了转变,学到了经验,为推进绿美村庄建设打下了基础。
带头干。外出考察回来,党员、干部积极带头,从自家庭院建设、现有产业提质改造开始,干出样子,做好示范,指导协助村民搞好庭院改造,引进、移栽300余种植物并挂牌,发展林下草果、中药材等产业100余亩,对现有的八角、油茶产业进行提质改造130余亩,林下经济成为群众增收的“新路子”。
大家干。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50万余元,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投工投劳修建绿道花台1200米,新挖林荫步道1000米,硬化道路1500米,污水治理试点管网2065米,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美化绿化活动30余次,先后评选“绿美庭院”“文明家庭”“清廉家庭”5户,让群众有镜可照、有样可学。
上龙树的变化。众人拾柴火焰高,就这样,上龙树从原来“脏乱差”的“问题村”变成了绿美乡村建设示范村,这个“问题村”从源头上发生了变化,人心齐了、气顺了、制度健全了,原来群众会都开不起来,现在只需要在微信群里通知,公益事业老老少少全员参与,家家户户自建自管,产业发展慢慢提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8万元。
如今,村中道路干净,各家户院摆放整齐,户户均有卫生厕所,家家是规范化圈舍,环境越来越美了,群众的活动空间也增加了,住着也舒服了,走进上龙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就像进入森林公园。上龙树的变化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担当履责的结果。
下步,我们将带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来源:州委办、州委组织部)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