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践行“文山之干” 深化教体改革
发布时间:2023-10-19 09:08:50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体育改革,教育体育事业取得较大突破。
用教体之变践行“文山之干”。全州坚定不移落实《文山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文山州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十九条措施》,文山教育实现整体向好。全州教育综合发展系数全省排名从第11位上升到第3位;全州高考一本上线率从9.2%提高到18.4%,实现翻番;本科上线率从44.6%提高到56.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全州中考优秀率从2022年的11.19%提高到20.72%。文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多年接续奋斗终结硕果。我州9所学校获省级绿美校园奖补,数量居全省第三名。全州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参加省级及以上运动会获95金81银118铜;培养一级运动员12人、二级运动员126人;10人入选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在今年10月4日的杭州亚运会上,文山籍运动员汪生艳代表中国队,勇夺攀岩项目团体速度接力冠军。
从教体之干看教体之变。全州“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落实“五个优先”推动教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州委书记带头当好“教育书记”,州、县(市)、乡(镇)党政“一把手”抓教育,党政部门领导担任教育“勤务员”“编外校长”,逐一破解教育难题。全程强化党建引领。将“老山精神”“西畴精神”融入学校思政和德育,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行路线19条,录制思政“金课”12节在全州展播。开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文山州分课堂暨七乡红烛大讲堂”,打造边疆学校党建长廊示范带20条,创建“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示范校50所、德育星级学校89所,文山中小学党建、思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全域深化教育改革。州委书记、州长抓州一中,县(市)委书记、县(市)长抓县(市)一中,以一中改革带动基础教育学校全面发展。集团化、学区制办学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州产教联合体、丘广富职教集团(联盟)成功组建,州职教园区一体化办学改革启动实施,文山职业教育迎来改革发展的春天。全员提升教师素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建设,州县乡校“四级联动”培训教师13.72万人次;出台“师德师风建设八条措施”,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整治成效明显。全社会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全落实防学生溺水“六条措施”、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管理“九条措施”、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十条措施”等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设立“少年儿童之家”5170个,惠及少年儿童70万余人次;率先建设“希望澡堂”508个,17万余名农村寄宿制学生洗上热水澡;率先全覆盖建设乡(镇)学校游泳池104个,培训435名学校游泳教练员。全方位推动教体融合。全州建成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1个,特色校、示范校236所,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
从教育评价看教育之变。建设“希望澡堂”,以“小切口”解决教育“大民生”的做法,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工作情况》上刊载,向全国介绍了文山的经验做法。“一乡(镇)一游泳池”建设,获省委办公厅《每日动态》《云南教育工作情况》及有关媒体宣传报道。我州边疆学校党建长廊建设工作,获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云南教育工作情况》专文刊发宣传。创建“少年儿童之家”,获社会、媒体和群众高度赞誉,央视、教育部网站、《半月谈》《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编辑:冯鹤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