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麻栗坡县多维度提升城区声环境质量绘就“静美宜居”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09 17:19:15
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麻栗坡县以“静”破题,以“治”为笔,在城市建设与生态宜居的交响中,谱写声环境质量提升的新篇章,为居民勾勒出“静美宜居”的理想生活画卷。
科学优化声环境区划,擘画精准管控“新蓝图”。依托专业技术力量,紧密结合县城最新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及人口分布特征,对城区声环境展开全域“体检”。现场监测的“望闻问切”与数据分析的“精准诊断”双管齐下,完成声环境功能区的系统性调整。本次调整覆盖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总面积达12.5km2。其中,1类声环境功能区共2个区划单元,总面积1.22km2;2类声环境功能区共10个区划单元,总面积8.17km2;3类声环境功能区共3个区划单元,总面积1.36km2;4类声环境功能区设置4a类总面积1.36km2。新区划全面涵盖居住、商业、工业等功能板块,通过明确各区域噪声限值标准,为精细化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构建协同治理体系,筑牢噪声防控“防护盾”。明晰权责边界,消除监管盲区。打破“九龙治水”困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最新要求,制定出台《关于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部门职责的通知》,创新建立“一类噪声、一个主责、多方联动”的责任体系,有效解决职责交叉问题。强化联合执法,实施靶向治理。构建“环保牵头、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协同治理机制。生态环境部门紧盯工业噪声“病灶”,公安部门严管机动车与社会生活噪声“顽疾”,住建部门规范建筑施工噪声“乱象”,综合行政执法、文旅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全链条”监管合力。2025年以来开展“静音”联合执法行动5次,成功化解8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痛点”。完善监测网络,确保精准达标。在城区不同功能区、交通干线及区域环境布设监测点位,实施定期监测与数据分析。2025年累计开展城区功能区声环境监测168点次,数据显示:昼间达标率为93.75%,夜间达标率为89.3%。
聚焦民生诉求响应,释放宁静生活“新红利”。针对夜间施工扰民、娱乐场所噪声、广场舞音量过大等高频投诉问题,开展“静夜守护”行动。严格审批夜间施工许可,巡查劝导常抓不懈;建立噪声投诉“快速响应—闭环处置”机制,2025年受理噪声投诉举报49件,全部办结,完成率100%,其中夜间投诉量同比下降9.8%。通过走访调查,居民对当前声环境质量满意度达87.6%,较区划优化前提升32.8个百分点。声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奠定坚实基础。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麻栗坡分局)
(编辑:郭韦 美编:冯鹤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