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微距镜头下的大世界——专访微距摄影师刘海春
发布时间:2021-10-12 11:12:00
文网讯 花海里飞舞的蝴蝶、草丛中捕食的螳螂、枝头上停歇的蜻蜓……在COP15新闻中心APP的《多样世界》栏目里,砚山县委史志办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刘海春的作品《微距摄影师带你走进没见过的虫虫隐秘世界》被收录在内。在刘海春的眼中,这些小小的昆虫是大自然神奇创造力带来的美好作品,他希望通过展现微观世界的美丽,呼吁大家保护大自然。
刘海春/摄
爱上昆虫摄影,是在2019年时刘海春被网站上别人拍摄的作品吸引开始,镜头里关于昆虫与生命的描绘深深打动了他。“通过微距镜头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美,我想记录昆虫的美,让更多人了解它们、爱上它们。”刘海春兴奋地告诉记者。
刘海春/摄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寂静的山野之中,还是喧闹的城市角落,甚至路旁的草丛和墙根,我们都会发现这些活跃的小生灵。”刘海春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每个星期的周末,他都会花一天时间到砚山周边的村庄、山坡、丛林里拍摄昆虫,他自己都记不清拍了多少张昆虫照片。
刘海春/摄
大部分人都觉得,昆虫非常怕人,很难拍摄到,而刘海春却说:“所有的昆虫都能拍到,秘诀就在于两点——了解与耐心。”了解昆虫的过程就是拍摄的过程,拍摄得越多就对昆虫了解越多。当你了解昆虫的习性、掌握他们的生活规律,就能拍摄到昆虫。刘海春告诉记者:“拍摄昆虫还需要耐心,需要仔细观察,不能走马观花。”刘海春也练就了这个本事,他能在一片树叶前,一蹲就是几十分钟,手里端着相机,一动不动地盯着一只虫,等它醒来,等它在树叶上游走,等它蚕食树叶,或者,等它振翅飞起那一瞬间。他只是偶尔轻摁一下快门,从不用连拍,他觉得,快门的“咔嚓”声,是对一只昆虫不礼貌的惊扰。所以,在刘海春的镜头下,昆虫们的表情、动作都自然而惬意,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主角。
刘海春/摄
一个人只有痴迷于一件事,才有可能将这件事做到极致。
刘海春/摄
找虫、拍虫,几乎占满了刘海春的业余生活。他的孩子,因为他拍虫而认识了很多昆虫,就连年迈的父母也受其影响,见到后院飞来什么虫子,也会赶紧告诉他。刘海春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成了昆虫的世界。他希望通过一张张照片,能引发人们关注自然、关注微小的生命。
刘海春拍摄的昆虫照片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2019年7月,《羊城晚报》以他拍摄的昆虫照片为主,开设了“昆虫记专栏”,目前刊发了20期,发表了17张图片。2020年,《常州日报》也开设了专栏,到目前共刊发了24期。
刘海春告诉记者,目前能拍到的昆虫还只是一部分,他希望有一天,能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去拍摄更多的昆虫。
(文山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苏宁 资云波 熊明刚 吕静)
(文山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罗佳贵 苏娟 张麟 古魏魏)
(编辑:刘梅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