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普者黑湖为何出现“水中大熊猫”?幕后真相是……
发布时间:2023-05-06 17:17:11
文网讯 前几天,文山人的朋友圈被《普者黑湖首次发现“桃花水母”》的消息刷屏:丘北双龙营村村民李先生和同伴夜晚在湖边游玩时发现形似水母的小生物,经县农科局专家鉴定为桃花水母。许多网友看完后都是问号三连:桃花水母是什么?淡水湖里怎么会有水母??水母为何会出现在普者黑???带着相同的好奇,记者连夜赶赴普者黑,在村民发现桃花水母的水域附近蹲守,终于拍到了这些小精灵的高清美照!
图片来源于丘北县融媒体中心
在普者黑湖畔
记者采访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特聘专家
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闻丞博士
听他揭秘桃花水母
出现在普者黑的“幕后真相”
(闻丞博士接受记者采访)
原来
桃花水母是世界上仅有的一类淡水小型水母
有记录的超10余种
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极广
之所以罕见是因为
其生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时间
为极微小的水螅状体
吸附于水下植物、岩石等物体上
肉眼难以观察到
桃花水母幼体生命力极强
可蛰伏休眠数年
同时也非常“傲娇”
必须等到“天时地利人和”
才会蜕变为成体水母态
得以被人们发现
条件1:水质佳
桃花水母脆弱,易“中毒”
因此栖息地水质需达到Ⅱ类或Ⅲ类以上
水体清澈,溶氧量高
且氨氮、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极低
条件2:食物多
桃花水母为纯肉食动物
需要栖息湖泊中有丰富的浮游动物
供其采食
条件3:天敌少
罗非鱼、太阳鱼等入侵物种
以及原生的鲫鱼、鲤鱼
为杂食性鱼类
会取食附着在水底的水母幼体
而普者黑湖中原生的
大型食肉鱼和素食鱼类
是桃花水母的“好朋友”
普者黑湖经过长期治理
水质提升明显
入侵物种数量大幅下降
鱼类群落构成更为天然健康
为桃花水母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据了解
由闻丞博士的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的公益项目
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态系统恢复和社会参与试点项目
从2020年开始对普者黑湖生态状况进行连续检测
记录了普者黑湖水生态系统
逐年恢复、提升的过程
2020年,普者黑湖水色浑浊,有肉眼可见的藻颗粒,水体能见度低,几乎见不到活体底栖生物,水面长满水白菜、水葫芦。(图片由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022年,普者黑湖水面表层无可见藻华,底栖生物数量上升,本土鱼类数量超过外来入侵鱼类。(图片由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近年来
丘北县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
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比如退塘还湿、退耕还湿
精准施策、控制污染
新建湖滨带和种植绿地来维护生态植被
严厉查处湿地内违建、水产养殖、猎捕采挖野生动植物等
可以说
桃花水母出现在普者黑
是偶然,也是必然
其背后蕴含了政府、社会、科研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普者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
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
通过人为科学、积极的干预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是可以实现的
(记者:刘瑞 徐珺 卢朝学)
(编辑:郭韦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