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化中国行 | 匠心独运,华裳闪耀——文山州2024年民族服饰设计制作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4-06-20 22:12:57
文网讯 为激发职工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独具文山特色的民族服饰精品,6月20日,文山州2024年民族服饰设计制作技能竞赛在马关举行。
本次技能竞赛由文山州总工会主办,马关县总工会、马关县服饰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丘北、广南、富宁县(市)总工会协办。
来自文山州八县(市)的40名设计师携各自精心设计的40套服装参与角逐。竞赛以文山州主要居住民族的服饰元素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制作比赛。竞赛分为闭卷理论笔试和实践技能操作两部分,其中实践技能操作占七成比重,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希望马关县充分发挥民族服饰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培养和选拔一批技艺精湛的民族服饰产业技能人才,持续推动全州民族服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进一步打造独具文山特色的民族服饰产业精品。”文山州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应明对这次竞赛寄予希望。
大赛评委由民族服饰设计行业相关专家组成,从文化传承度与艺术因素、工艺水平、材质运用与技术因素、创新性、现代感与区域因素等多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定。
“文山的民族服饰在当地的设计行业中拥有广泛的基础,这不仅体现在专业设计师的积极参与上,也体现在业余爱好者的热情投入中。他们对民族服饰的热爱和传承,为文山民族服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云南省舞台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兼民族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廖力耕说。
“要想真正打响马关的服饰文化底牌,就需要我们与企业、高校以及民间组织展开多方合作,共同规划并推动这一进程。这种合作不仅是产学研的结合,还需要我们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只有这样,我们的服饰文化产业才能繁荣发展,马关的这张文化底牌也才能更加闪耀。”云南艺术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文山学院人事处挂职干部任晓波表示。
比赛现场,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示了文山各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民俗风情。参赛者们以文山州独有的民族文化为源泉,巧妙地将传统服饰的色彩、图纹、材质等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中,创作出兼具传统与时尚的作品,展现了文山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
“这套衣服我主要用了棉、桑蚕丝线、毛线等天然材料,通过刺绣、蜡染、编织等多种工艺来装饰衣物。在颜色上,用对比强烈、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也展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彝族服饰省级传承人柏玉仙介绍。
“这套衣服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文笔塔,衣服呈现出的蓝灰色调就像文笔塔上的青石一样古朴而庄重。”参赛者杜坚分享道,“而点缀其间的银饰,则象征着文笔塔所散发出的那种神秘而古老的意蕴。在服饰的每一个细节中,我都精心融入了苗族丰富的文化元素、精致的刺绣和独特的布艺。”
据了解,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于2023年5月创建,包括商业和加工两大功能区。现已有60家州内外商户入驻,涵盖10余种少数民族服饰、乐器及文创产品。园区产品畅销国内外,吸引了更多商户聚集。坡头街商户数量从56家增至110家,直接带动240余人就业,间接促进5000余人就业,年产值超2000万元,提升了马关民族服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经过激烈角逐,本次竞赛的“技术状元”(第一名)最终花落来自丘北的设计师赵云婷,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本次竞赛不仅是一场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文山州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民族服饰产业的发展,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成为展示文山文化魅力的重要名片。
(文山发布记者:刘瑞 冯欢彦)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