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乡美镇兴 | 破解瓶颈!文山市追栗街镇旱地优质稻种出“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08-19 16:43:06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里有产业升级的蓬勃气象,有文化传承的匠心坚守,有基层治理的智慧创新,更有无数平凡奋斗者的动人身影。阡陌之间,皆是故事。文山发布策划推出《乡美镇兴》专栏,为大家呈现最鲜活的乡镇脉动、最真实的基层故事,一起见证山乡蝶变,共绘发展新篇!
民以食为天 粮以稻为先
近年来
文山市追栗街镇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扩大旱地优质稻种植规模
从选种到丰收 实行全链条护航
通过高标准核心示范区的建设
提升农户参与旱稻种植的积极性
让群众“米袋子”更有保障
滴灌加覆膜 旱地稻长势旺
初秋刚至,追栗街镇追栗街行政村的旱地优质稻示范田里,已经隐隐透露出丰收的势头,茁壮挺拔的稻秆间已泛出点点金黄,稻穗饱满得压弯了枝头,整齐的稻沟里套种的花生也在茁壮成长,微风拂过,稻浪“沙沙”作响。
“稻穗的饱满度很不错,这段时间要注意穗瘟,再过半个月估计就可以收割了。”田埂间,文山市追栗街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钱国银一边查看稻穗,一边向种植户交代着注意事项。
据钱国银介绍,该示范田首次采用滴灌加覆膜的方式种植旱稻,早期采用旱育秧,移栽之后通过滴灌来保证秧苗的成活率,成活后就能减少用水。为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钱国银还指导种植户采用黑色的地膜抑制杂草生长,并通过悬挂塑料袋达到防虫防鸟的效果。这一种植模式在中期管理上相对省力很多,产量也有了提升。
“传统的旱稻种植模式亩产300多千克,但由于种植出来的稻米口感不太理想,越来越多的农户不喜欢种,现在我们在旱地优质稻推广过程中,选择的都是相对优质的品种,这片示范田种的是广南八宝米,按照目前的生长情况来看,亩产预计能够达到500千克。”钱国银说道。
种植户钱玉珍说:“这种种植方式管起来省心,草少,农药也打得少,稻田里还能再套种花生,互不影响。看现在的长势,收成应该不错,村里好多人路过看见都说长得好,明年也想种。”
沿着乡道继续出发,74.5亩旱地优质稻,如一片青绿的海洋在阳光下铺展,排列整齐的稻秆茁壮挺拔,浓绿的叶片层层交错,风过处翻起碧浪。钱国银告诉记者,追栗街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为破解传统水稻种植对灌溉水源的依赖,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近几年,追栗街镇不断推广旱地优质稻技术,通过遴选村内种植能手作为科技示范户,先行先试、树立样板,以实际成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
今年,追栗街镇在塘子边行政村半寨村小组选定74.5亩坡耕地作为核心示范区,率先引进旱地优质稻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并进行规模化推广。
“以前我们也没这样种过,听其他人说效果还不错,今年我们也试着盖膜种了两亩,虽然还没到收的时候,但看起来也比以前直接种的长势好,收成肯定比往年好。”赵正美说。
据了解,塘子边村委会半寨村旱地优质稻种植核心示范区以“稳产、优质、节水、增效”为目标,通过选用高产优质耐旱品种,集成应用覆膜集雨、精量播种、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创新采用良种选取、精细备耕、科学整地施肥、创新集雨保墒、适时高效移栽、绿色精准防控、科学田间管理的“全流程管控”模式,旨在打造文山地区旱作水稻标杆,示范带动周边区域旱粮产业发展。
钱国银表示,塘子边行政村半寨村同样采用选育优质品种后覆膜种植的方式,预计比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增产50千克,平均亩产400千克。
旱地优质稻推广对于助农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今年追栗街镇已种植旱稻100余亩。为了切实推动农户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追栗街镇建立“镇农技员包村、村技术员包片、示范户带户”的三级联动机制。镇农技人员常驻田间,向农户宣传种植技术及上级政策措施,与农户“同劳动、同观察、同解决”,手把手传授关键技术要点,确保规范操作不走样。此外,在关键农时节点,还会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深入示范田,围绕育秧、覆膜、移栽、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环节进行现场教学,及时解答农户疑问。
接下来,追栗街镇将以塘子边行政村半寨村旱地优质稻示范的成功为起点,深入总结提炼经验,组织农技力量深入一线,持续强化全过程管理,通过扩大示范规模,让“旱地种稻”从示范田走向千亩万亩,全力保障粮食稳产增收,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着力打造区域旱粮产业新名片。
(文山市融媒记者:高淳)
(编辑:董飞 美编:张振飞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