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流传于西畴、广南的葫芦笙舞,带你感受彝风彝韵

发布时间:2022-06-25 11:02:10  

参加比赛 王明富 摄

花山节上的芦笙舞 朱志刚 摄

男双手持葫芦笙吹笙领舞,边吹边跳、时而跺脚、时而踢腿、时而俯身、时而翘首、时而旋转横扫,古老悠扬的旋律在十指间流淌。

姑娘们随着旋律节奏踏地顿足,婆娑起舞,腰后坠着的串串红色绒线球和彩珠随着婆娑舞姿摆动,一颠一簸,极尽柔美,欢快而尽兴,这就是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彝族葫芦笙舞。

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曼竜葫芦笙舞 王明富 摄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花倮同胞的葫芦笙舞是一种古老的彝族民间舞蹈,以躯体“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展现着古代滇人葫芦笙舞的遗韵。在开化古铜鼓图饰上,有4个头戴羽冠、衣着羽衣、吹葫芦笙翩翩起舞的舞人饰纹,舞姿正是一个典型的“S”形前后曲动的造型动作。即此可以证明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古滇先民跳葫芦笙舞时,是头戴羽冠、手执羽毛、身穿羽衣、屈肢顿足而周旋飞舞。

康熙时期《定远县志》载:“赵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百余人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夷曲,环围堕左脚,至更余方散。”

葫芦笙舞的历史刻在了文物上,也刻在了彝族的血液里。彝族花倮同胞用舞蹈记录和反映历史,它积淀了花倮同胞的智慧,展现出古朴的民风民俗和生产劳作场面。

芦笙、弦子、口弦吹响之时,花倮同胞激情奔放的舞蹈,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人置身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接的花样文明之中。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葫芦笙舞

小贴士:

彝族葫芦笙舞主要流传于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等地,展现了古朴的民风民俗和生产劳作场面。

在节日中表演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葫芦笙舞”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舞蹈以集体性为主,无特定的传承人传授和编创,主要是通过节庆活动,由长辈们自然承传。

(来源:云南网)

(编辑:刘梅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