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州:“五共五圈”构建互嵌式幸福家园

发布时间:2025-09-04 16:52:22  

安康社区从“吵得不可开交”变“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田心社区迎丰路经“拆墙透绿”建成的民族团结幸福路,让群众由衷感叹:“路宽心也宽了”……在文山,像这样由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社区越来越多。

文山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白、布依、蒙古、仡佬等民族337万余人。近年来,文山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融合的着力点,聚焦“五共”打造“五圈”,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聚焦空间共聚,打造安居融居的“生活圈”

“这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小区,刚搬进来时,居民每天因各种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说起安康小区的变化,富宁县新华镇安康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正敏感触良多。

安康小区是一个跨区域搬迁、多民族融合的易地搬迁安置点,2018年居民迁入后,曾因就业渠道窄、生活习惯难改、民族风俗差异等,治理乱象多发。2021年以来,小区突出抓好“节日共过促团结、互学互鉴促融合、感恩思进聚人心”,开展对山歌、包粽粑及卫生楼栋、文明和谐家庭评选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增进沟通交流和理解,互学共进、互嵌共融,让各族群众告别了昔日“穷窝”,安下“幸福家”。

近年来,文山州聚焦易地搬迁社区、城市中心社区、抵边社区和民族工作重点地区,创新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打造出富宁县安康社区、砚山县平远镇田心社区、马关县都龙镇茅坪社区等一批互嵌式社区,营造“点”上互嵌社区环境。同时,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在8个县(市)建成13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引导3.7万余名各族群众搬入、嵌入式居住,形成“线”上杂居环境。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商品房、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各族群众在小区中嵌入式居住,让来自天南地北的“陌生人”变为“一家人”,建设“面”上城市融居环境。形成点、线、面结合,各族群众其乐融融的“生活圈”。

聚焦文化共享,打造精神相依的“文化圈”

“今天的开街活动很热闹,不仅表演好看,还有好多美食、有趣的民俗活动,年味十足!”2024年春节前夕,砚山县平远镇改造提升后的“民族团结幸福路”正式开街,壮族草人舞、苗族芦笙舞、彝族弦子舞等精彩节目一路上演,吸引了大批购年货、赏民俗、品美食的人群,来自文山市的陈女士逛得饶有兴致。

各族群众共度多彩节日节庆活动,悄然间也增进了情感共鸣。今年以来,文山州举办了花山节、花脸节、闹兜阳等民族节日及米线节、拿鱼节等特色节庆活动200余场次,吸引州内外游客504万余人次。花山场上,篝火堆旁,总有游客对多彩文化文山、田园诗意文山的留恋,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小住文山后也直呼“活得明明白白”。

文山州还以文化精品为介、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为桥,促进各族群众思想共通、行动共进。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精品工程项目128个,《富宁坡芽符号密码》荣获中国编辑学会美术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2023年金牛杯装帧设计图书金奖”,《石漠花开》入选全国百部重点影片、全国院线电影。全面建成8县(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区(公园、广场),在各社区全覆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各族群众在诵经典、学礼仪等活动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聚焦经济共融,打造互利共荣的“发展圈”

“在家门口找到了电子厂的工作,待遇不错。”今年正月二十,在“春风行动”专项招聘会现场,陈荣会找到工作并帮女儿投了简历,心里踏实多了。这次“春风行动”,直接联动省内外408家企业提供34500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903人。

聚焦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文山州狠抓点对点服务促进就业和家门口就业稳增收。今年来,与省内外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用工企业对接,通过专车(机)等“点对点”输出7663人,组织化输出7.99万人,至6月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6万人。同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就业4万人,运行就业帮扶车间42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71万人。

贴心的就业服务,有效带动经济增长、群众增收。近12年来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城镇常驻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40666元、16475元。各族群众在“稳稳的幸福”中,不断铸牢“五个认同”“四个与共”意识。

聚焦社会共治,打造贴心高效的“服务圈”

“孩子现在在城里一所小学读书,平时住校,周末接回来聚聚,再也不像以前往返接送了。”在文山城务工的文山市秉烈乡的张女士,谈到之前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的经历感慨地说:“是党的好政策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

锚定“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目标,近年来,文山州强化硬件建设解决城区学位紧张问题,为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各族学生进行混班教学、混合住宿,2023至2024学年安排随迁及进城务工群众子女入学3.41万人,创造各族孩子“共学”环境。

同时,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登记管理出租房(屋)7.5万余间、流动人口11.1万余人,办理居住证8.7万余人,让各族群众安心“共居”,有序推进城镇化。建成三级、二级医院25所,乡(镇、街道)卫生院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829个,保障各族群众“共享”医疗保障等服务。

聚焦心理共识,打造人心归聚的“社交圈”

“已经很久没接触,这是个很好的体验。”“西畴人民真的不容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加深了对‘西畴精神’的理解,激励了下一步工作的信心。”今年5月,云南老山干部学院组织党性教育培训班学员来到东升村开展现场教学,来自省直单位、各州市的学员现场体验舂粑粑、搓麻绳、推豆腐、磨玉米面后纷纷感叹。

在文山,党性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感恩教育,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入了“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等多样体验。每年定期举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队)深入基层开展集中宣讲,制作展示中华民族形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墙画、音视频,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和征文比赛、短视频小故事创作大赛、知识竞赛、摄影比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被写入村规民约第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写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活动5万余场次、受众150余万人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校园1389个。

如今,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新乐章,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篇章。

(记者:高加敏 部分图片综合自文山发布)

(编辑:刘红丹 美编:冯明兰 二审:张淑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