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非遗】富宁彝族服饰,将千年民族印记穿在身上

发布时间:2022-04-10 16:10:53  

彝族服饰,2017年6月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这里的“彝族服饰”是指生活在文山州富宁地区彝族五个支系的传统民族服饰的总称。富宁彝族有六个支系,因服饰的差异,分为白彝、高裤脚白彝、白花彝、花彝、黑彝、汉彝(服饰语言已汉化,故不列述)。各支系的服饰各有千秋,不同的服饰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支系特点。其中,白彝服饰装饰手段主要以丝绸布拼、刺绣与蜡染层层装饰,整体繁简适当,是富宁彝族服饰的代表。

高裤脚白彝服饰为高裤脚裤装形式,形制较为简单,款式服务于负重、征战等实用性功能,整体服饰遗存有浓厚的古代战争民族印记。

白花彝服饰以蜡染为主要制作工艺,是五个支系中工序最为复杂、传统性保存得最好的。此支系服饰具有严格的年龄划分,特别是女装,往往相差三四岁就有不同的图案款型。

花彝服饰男女均为裤装,以黑衣为底色,在胸、领、袖、裤摆装饰有大面积的刺绣与布拼图案,所以也称“花裤脚彝”,该支系服饰的刺绣工艺在所有支系中是最复杂精美的。

黑彝服饰特色为长袖、贯头衣形制,以热烈奔放的红黑色为服装基调。

富宁彝族服饰类型可追溯至2000年前滇池一带骁勇善战的西南氐羌族群,伴随着倮支系迁入富宁。由于封闭性强,异文化渗透少,富宁彝族服饰流变性不大,完好地保存了悠久丰富的历史信息。

另外,富宁地区彝族服饰至今仍保持完好的原因是服饰制作、穿着与民俗节日和重大聚会活动密不可分。在彝族社会里,婚丧喜事,所有同胞都要穿着手工缝制的节日盛装或规定服饰参加,否则会被同胞鄙视为不庄重,忘了根本。

如今,一套彝族服饰售价可达两三万元,源于它繁复的种、织、画、染、绣、缝等工艺。彝族群众爱美,装饰手段多样,整套服饰的制作工艺包括织布、染色、点蜡、绣花和布拼等复杂工艺,最后这些部件组合拼缝、装饰到服饰上,工序繁杂耗时。精细的制作工艺,耗去彝族女子一生中漫长的青春岁月,在一针一线中凝结超越时间的隽永之美。

(来源:文山州非遗中心 整理:缪欢)

(编辑:徐珺 排版:李法楠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