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时代青年的觉醒与理想信念 ——《觉醒年代》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5-16 10:58:39 阅读 62439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中最激越有力的片段。我在八年级上学期历史课中学习到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内容,但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重要意义了解得并不太直观清晰。这个寒假,我认真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光看剧名和片头觉得这是父辈们爱看的题材和风格,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越来越被剧中人物的那种精神所深深打动。我认为,新时代的我们作为觉醒年代的“现实版续集”,应该传承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应该树立一种为祖国富强复兴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
《觉醒年代》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剧中对两兄弟的刻画入木三分,他们正直善良敢于反抗不公,可以为受苦受难的工友打抱不平,他们为了真理和父亲决裂,他们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杰出青年。在剧中,陈独秀对两个儿子要求特别严格,甚至有些残忍。在震旦大学学习期间,陈独秀坚持不让两兄弟过安稳的生活,要求他们自力更生。在长期的社会历练中,兄弟俩体会了中国社会的不幸,他们受“工读”新思潮的影响,加之为摆脱父亲的约束以及对父亲与姨母结婚不满而赴法留学。在法国,陈延年、陈乔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旅欧少年共产党委员。
后来,陈延年、陈乔年又受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相较于法国生活的艰难,苏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十分优越。陈延年感慨:“我一生未曾有过这样好的生活,无须为一日三餐亡命奔波,可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于是,兄弟俩孜孜不倦地开始学习,扎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汪洋中,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陈延年因生活简朴和学习踏实,曾言“列宁在争论原则问题时如同猛狮,我们也要学列宁”,被同志们戏称“小列宁”。中国大革命爆发后,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回国开展政治宣传工作。与历史上其他杰出的共产党员一样,陈延年、陈乔年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外,还深入贫苦一线,为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为了落实中央的决议,陈延年只身前往上海。陈延年清楚,在当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大背景下去上海必定凶险,但陈延年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他曾说:“如果怕死,就不要当共产党员。”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由于叛徒告密,陈延年被捕,国民党企图从他的身上挖出情报,但无论是高官厚禄的引诱,还是施以重刑的残酷,陈延年总是挺了过去,哪怕被打得昏死过去。眼看事不可为,国民党反动派只得下令将陈延年处决。刽子手们按他下跪,但他傲然而立,始终不肯屈服,没办法,他们硬是以乱刀将延年砍死。牺牲时,陈延年只有29岁。
国民党杀害了陈延年,弟弟陈乔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义无反顾地来到上海,接替兄长未竟的事业。1928年,陈乔年被出卖随后被捕。敌人为了从陈乔年口中得到需要的东西,也使用了各种酷刑,坚贞不屈的陈乔年丝毫没有泄露半点党的机密。牺牲前,面对狱友的不舍和落泪,陈乔年却坦然一笑:“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说着,便毅然走向刑场。枪响过后,陈乔年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
正是他们这样一批批新青年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一个崭新的中国。旧时代的青年,生逢乱世,即使命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力量。新时代的青年,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爱国人。剧中,李大钊有一句话:“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自己不爱,谁爱?”
剧中,将赴刑场的陈延年、陈乔年回头一笑,令人瞬间泪目。他们为什么要回头一笑?因为,他们是最先觉醒的那批人,他们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对的,所以他们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尽管他们面对死亡,但是他们似乎知道,未来社会主义是不会欺骗中国的。所以,就是这样一个片段,激起了我对于青春意义的思考,让我真的找到了答案:我的理想信念应该是把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
电视剧里,有一段剧情讲到陈独秀和李大钊面对大量流离失所难民时的对白。李大钊问陈独秀:“你想建一个什么样的党?”陈独秀回答:“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武装起来的坚强的政党,一个让中国影像光明,让中国人能过得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的党。”李大钊问:“你为什么要建这样的一个党?”陈独秀说:“不为什么,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看到这里,我真想穿越时空去告知过去的人,中国已经实现了,中国正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王奕丹)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0 号
文山评议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