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搭建平台 讲好故事 创作精品——探访文山学院大学生文学创作热现象

发布时间:2022-08-03 11:16:59  

近年来,文山学院涌现出大学生文学创作热潮,并先后荣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散文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散文二等奖”、“第三届钓鱼城全球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非虚构三等奖”等奖项。

因共同爱好文学,

一群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大学里相对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充裕的学习时间,让一群青年学生因共同的爱好——文学,走到了一起,他们畅谈理想、抱团出力、创作文艺作品。

还在读大学时,文山学院信息科学院学生李司平就发表了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其中一部反映脱贫攻坚工作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小说《猪嗷嗷叫》发表后震惊全国高校文坛,大获好评,影响深远。

李司平说,文学创作是一条艰难跋涉的路途,很幸运的是在这个艰难行进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引路人”。其中,文山学院原图书馆馆长黄金光老师给予他的帮助很大。读大学时,他渴望阅读,可是从学校图书馆一次只能借阅6本书。黄金光了解到他的阅读需求后,把自己的《借书证》借给了他,让他阅读不受阻碍。自那以后,李司平每次去学校图书馆,总背上一个大登山背包,先还了书,然后再借出十多斤重的书。

因为共同爱好文学,李司平与师兄刘剑,师弟陈刚、马森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文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后来,李司平大学毕业后留校成立了一个创意写作工作室,将此作为文学爱好者的交流学习平台。

“感谢文山学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李司平说,“文学创作像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甚至于没有终点的长跑,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体力和耐力,还有毅力。我会把每一部作品都当作最后一部作品来写。”

毕业于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越南语专业的刘剑,从初中开始就热爱文学,曾获第九届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项。其在大学发表的作品入选《大学生诗歌年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第三届全国诗文当代文学精品选联赛》等。在文学创作中,刘剑坚持多文本写作,像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翻译等,他都有尝试。他认为文学是人学,从多种文体出发,就是从多个角度观察体味人性。

刘剑告诉记者,在求学和写作的道路上,母校文山学院对他的影响很大。“母校校训‘博思审问、明德笃行’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坚持走自己的路。”刘剑说,他没有忘记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他的老师们。“他们总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拓宽学生的视野,珍惜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在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上,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刘剑感慨地说。

目前,刘剑已大学毕业3年,虽然做着与文学创作无关的工作,但之前培养的文学素养对他现在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工作闲暇之余,刘剑喜欢阅读书籍,写作和发表一些诗歌、散文等。写作对他而言,早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021年12月31日,文山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马森恺凭借散文《耕种志》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散文二等奖”。马森恺说,他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学校的培养和重视,老师、学长的帮助和指导分不开。首先是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文专业的马森恺,通过在科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入大学生读者协会后,他认识了一些文学青年,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在文学创作方面得到提高和成长。后来,马森恺加入 “李司平创意写作工作室”,在李司平、刘剑等师兄的帮带下,进步很大,文学创作收获颇丰。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州文联组织开展以“强边固防”为主题的采风创作活动,邀请了文山学院“李司平创意写作工作室”成员参加。马森恺跟随老师、师兄们深入麻栗坡县边境一线进行为期一周的采风创作。回来后,他们创作了一批以 “强边固防”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备受关注。其中,李司平创作的《飞将在》被《中国作家》《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刊发。在此次采风创作中,马森恺表示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大学期间,文山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陈刚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散文一等奖”、“第三届钓鱼城全球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非虚构三等奖”,在《散文选刊》《滇池》《含笑花》等刊物均发表作品。

刚进入大学时,陈刚虽然热爱文学,但人生地不熟,没有交流的朋友。后来,与同班喜欢文学的马森恺加入了大学生读者协会,认识不少热爱文学的朋友。但大部分人都只是热爱阅读,很少写作。之后,在一次学校社团举办的读书交流活动中,陈刚认识了热爱文学、努力写作的刘剑。在刘剑的引荐下,又认识了学生时代就开始写作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李司平。在文学创作上,两位师兄给予他许多指导意见,让他的写作得到了很大提高。

搭建平台,

培养优秀大学生文艺创作队伍

为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交流、学习的平台,2014年6月6日,文山学院大学生读者协会成立。该协会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引导大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宗旨,开展了书评、影评、演讲、征文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读者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该协会邀请了校内外专家或者专业机构,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提升读者的专业理论素养、信息素养。2015年,文山学院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协会共同创办校园文学刊物《“优阅”时光书系列》,一年发一期,现已刊发至第8期,每期刊登文山学院学生投来的散文、诗歌、书评、小说等优秀作品,为学生们写作和学习开启了一扇窗口。

2021年3月,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将优秀毕业生李司平聘请为美育教研研究员,并在美术与设计学院成立“李司平创意写作工作室”,专门开展文学素养的美育教育。该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创作出一批优秀文学作品获得全省、全国多个奖项。工作室完成校级、州级课题1项;在州(市)级、省级、国家级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50余篇。工作室成员的文学作品先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国家级选刊全文选载,入选《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丛书》《中国优秀中篇小说选》《绽放·当代中短篇小说精品选》等文学选本。工作室承担州校联合课题《漫话西畴精神》已完成全部书稿创作,并与云南省出版集团签订图书出版合同,该书预计于2022年10月公开出版发行。同时,结合该学院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开展“文艺支持乡村振兴”行动,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推进“乡村振兴报告文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训练营”等项目实施。

据文山学院相关人员介绍,创建“李司平创意写作工作室”,目的是在文艺创作、科研及社会服务、实训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成长性好、富有创造性的优秀大学生青年文艺队伍。

下一步,文山学院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美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着力研究文艺助力乡村振兴问题,不断搭建高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促进地方文艺繁荣发展。同时,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引导学生创作一批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文山故事,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记者  张清)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