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传承壮族唢呐技艺 守护乡土文化之根

发布时间:2022-08-29 11:26:22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双簧木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民俗礼仪。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唢呐便随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唢呐是世界较早的双簧管乐器之一,经过几千年的融合发展,凭借着独特的音质与音色,演化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唢呐的音色雄壮,管身多用花梨木、檀木制成,呈圆锥形,上端装有芦苇制成的双簧哨片,通过铜质芯子与木管连接,下端套着一个铜质泛音盘,形制十分典雅。

田间唢呐表演。

唢呐,丘北壮语称为“bouying”,其形制与汉族唢呐一脉相承,于明清时期陆续传入丘北境内,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丘北壮族在传承汉族唢呐传统曲调的同时,又融入当地壮族的传统民间音乐,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壮族唢呐曲调。

吹支山歌给党听。

唢呐敬酒表演。

唢呐演奏技艺交流。

丘北壮族唢呐可谓是大喜大悲的民间乐器,曲调分为婚俗类和丧葬类,吹奏时使用循环换气法,一气呵成。婚俗类曲调充满喜庆气氛,如《过街调》《开门调》《拜堂调》《摆碗上菜调》《献祖宗调》《敬酒调》《感谢调》等;丧葬类曲调如泣如诉,如《进门调》《红伴白调》《葬礼调》《出殡调》《绕棺调》《半路系绳调》《分别调》等。不论是婚俗类曲调还是丧葬类曲调,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诚挚的情感表达功能。

水上唢呐表演。

丘北壮族唢呐古朴神秘,震撼而有魔性,是丘北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丘北现有壮族唢呐艺人100余人,有相对固定的组织和演奏队伍。壮族唢呐曾多次在壮族“三月三祭竜节”、壮族“尝新节”、彝族“花脸节”、“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民俗活动和展演展示活动中亮相。当上百支唢呐齐鸣,气势恢宏,场面蔚为壮观,深受各族群众和游客的喜爱,丘北壮族唢呐也成为壮族非遗文化中的靓丽名片。俗话说:“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丘北壮族唢呐传承人之多,曲调之多,规模之大,参与活动次数之多,实属罕见。

唢呐传承。

唢呐合奏。

唢呐特技表演。

近年来,丘北县文旅局加大了对丘北壮族唢呐的传承保护力度,极为重视其传承和发展,丘北壮族唢呐演奏逐渐由民间礼俗音乐转向了对外文化交流的礼仪音乐。丘北壮族唢呐扎根多彩壮乡,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着这片多情山水令人神往的美。

(管鹏)(图片由丘北县壮学会提供)

(编辑:刘梅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