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狂飙诗人柯仲平
发布时间:2025-07-30 09:18:2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共文山州委党史研究室与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深情讲述文山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激励全州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个人简介:
柯仲平(1902~1964),原名柯维翰,汉族,广南县小南街人。1916年考取省立第一中学,在新文化思潮和“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成为昆明地区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与省立第一中学的杨青田等21人秘密发起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群众革命组织——大同社。1920年创作的自由诗《白马与宝剑》,为其最早的一首诗。
1921年,柯维翰前往北京,寄宿于云南会馆,更名为柯仲平;1924年,考入北平政法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结识了鲁迅、郁达夫等人,得到鲁迅的帮助和指教,在鲁迅主编的刊物《语丝》上发表《伟大是能死》等作品。1926年4月,柯仲平到上海加入郭沫若领导的创造社,创作了第一部抒情长诗《海夜歌声》。8月,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查封了创造社出版部,柯仲平等4人被捕,后经营救出狱。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柯仲平又因宣传“赤化”被捕入狱。5月,获释后前往西安,在西安学联举办的暑期讲习会上作《革命与艺术》的演讲。1928年9月,柯仲平回到北平,开始创作长篇诗剧《风火山》,1929年春,柯仲平带着《风火山》再次来到上海,参加了高长虹等人组织的“狂飙”出版部工作。1930年3月,柯仲平经潘汉年、陈为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及上海总工会联合会纠察部秘书,并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记者。12月初,在布置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大会会场时再次被捕入狱。1935年出狱后只身东渡日本留学,此间比较系统地研读了马列主义著作,并组织云南籍留日学生成立研究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理践社”。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柯仲平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秘密回到武汉。积极投身于抗战的伟大斗争中,在董必武的领导下,拿起诗笔,作为武器,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呼唤、歌唱。他走出战前狭小的生活天地,到人民群众中争取生存的广阔空间。11月,柯仲平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的安排下,辗转到了延安,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随后投身于火热的边区文化工作,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文化工作训练班组长、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副主任、边区文协主任。他深入工农兵的斗争生活,热情讴歌他们的英雄业绩,成为延安写墙头诗、演革命戏,推动诗歌创作和文艺民族大众化的带头人。
1938年初,在延安群众诗歌运动发展的基础上,边区文协主持成立了“战歌社”,柯仲平担任社长。8月,延安“战歌社”“战地社”成员纷纷走上街头,打出“街头诗运动”的条幅,发布《街头诗宣言》。宣言号召:“有名氏、无名氏的诗人们,写吧——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唱吧——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顿时,延安大街小巷,坡坡洼洼,到处布满花花绿绿的街头诗。“我的兄弟,我的爹娘,都惨死成一堆泥浆;我的田舍,我的家乡,也轰炸得一片精光。”“给我一支枪,我要上战场,国仇家恨千万桩,哪个能够再忍让!”这些诗,能读的,读得有味;能听的,听得入神,为抗日风云添彩,为中华健儿画像。“敌人看了惊,人民看了乐”。这一时期,柯仲平创作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两部歌颂工农斗争生活的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是解放区诗坛上较早出现的描写工农斗争生活的著名长诗,并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称赞,亲自批道:“此诗很好,赶快发表”。在毛泽东的直接支持下,柯仲平等人创办了“延安民众剧团”,柯仲平任团长,组织开展街头诗运动。他所创作的诗歌和戏剧,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既是大众性的,又是文艺性的,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
1939年2月10日,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陕甘宁分会在延安成立,柯仲平当选为该会理事和执委。同年11月5日,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成立,柯仲平当选为常务理事。1940年1月,柯仲平兼任边区文委执委。12月8日,延安新诗歌会成立,柯仲平当选为执委。1941年6月,柯仲平被聘为延安“星期文艺学园”报告讲师,演讲了《狂飙社的历史》。同年9月6日,柯仲平等发起筹备延安诗会,至12月11日诗会成立,柯仲平当选为首任理事,主持研究股工作。1942年3月,柯仲平任边区地方艺术学校校长。5月,柯仲平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同年9月15日,毛泽东亲自提名柯仲平为《解放日报》第四版特邀撰稿人。1943年3月22日,中央文委和西北文委决定成立戏剧工作委员会,柯仲平当选该会副主任。4月,柯仲平担任延安平剧院副院长。
1949年5月,柯仲平被选为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全国解放后,柯仲平一直在西北和陕西工作。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联指导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北文联主席及西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作协西安分会主席、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对外主旋律理事等职;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届代表等。
1964年10月20日,柯仲平在作协西安分会的党员干部会上演讲中,不幸突然发病逝世,终年62岁。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徐仕桓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