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从田间到全国!丘北桑秋凭 “稻虾 + 非遗” 入选全国典型

发布时间:2025-08-01 17:51:35  

文网讯 “一年在基地干10个月,能挣两三万元,家门口挣钱,老公还能在家带娃!”丘北县平寨乡上平寨村的王桂珍笑着算起收入账。这份“家门口的幸福”,源于丘北桑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铺就的共富路。近日,该公司凭借“稻虾综合种养融合非遗传承”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共富主体典型案例”,成为云南乡村振兴的亮眼样板。


一田双收,稻虾共作长出“黄金田”

走进桑秋公司的200亩七彩稻虾基地,稻田里稻浪翻滚,水洼中稻虾欢腾。“以前单种水稻,一亩地年收入也就几千块;现在‘稻+红螯虾’‘稻+罗氏沼虾’共作,一田两用、一水双收,亩均利润能到7000元,比传统种植增收近万元!”公司总经理许成江算起明白账。

不只是产量提升,生态账更划算:虾粪自然肥田,生物防治替代化肥农药,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又让稻米、鲜虾自带“生态认证”。“咱这米用来做花米饭,虾能入粽,都是实打实的绿色好料!” 许成江说。

非遗+产业,老手艺变身“致富宝”

“光种得好还不够,还得卖得好、卖得远。”桑秋公司的秘诀,在于把“稻渔米”“稻田虾”与云南800年少数民族非遗美食文化绑在一起。

在公司的七彩加工厂里,洁白的稻米经非遗工艺染色,变成斑斓的花米饭;新鲜稻田虾裹进粽叶,成了网红“龙虾粽”;还有彩色饵块、花米粽等特色产品,通过北上广深线下渠道和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端上全国餐桌。2021年以来,公司年销售额超1800万元,且逐年攀升,“单纯卖大米一斤才两三块,做成非遗食品,产值翻几番!”


三产融合,乡村变景区,农民变“股东”

“赏七彩稻田,品特色龙虾”——桑秋公司不止种出了好产品,更种出了“新风景”。基地里,100亩种植花海与稻田相映成趣,400万元打造的观光亭、农耕文化展馆游人不断。连续 3年举办的丰收节、龙虾节,每年能带来45万元左右的旅游收入。从一产种养、二产加工,到三产观光研学,“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纽带,把周边216户农户(含60户脱贫户)紧紧连在一起。

3年来,公司累计支付务工费315万元,带动500人次家门口就业;免费发放水稻种子6000斤,支付地租72万元。“在这里上班,每月能拿固定工资,家里的地还能入股分红,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加工厂员工李大姐的话,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全国典型,共富路越走越宽

这份扎根土地的创新,如今得到全国认可。2025年6月,经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推荐,桑秋公司“稻虾综合种养融合非遗传承”的联农带农做法,成功入选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共富主体典型案例”。

“这不是终点,是新起点。”文山州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朱明锌说,未来将继续推广这种“把产品变商品、把稻田变风景”的模式,让更多乡村长出“黄金田”,结出“共富果”。

从丘北田间到全国舞台,桑秋公司用稻虾共作守护生态,用非遗传承点亮文化,更用产业融合托起了乡亲们的致富梦。这份“典型案例”的背后,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共富路上的温暖答卷。

(记者:张麟 通讯员:朱明锌)

(编辑:俆仕桓 美编:冯明兰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