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改革观察丨以“11345”机制筑牢信访源头治理“文山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13 16:22:30
为全面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集成联动、协同高效,我们开设《改革观察》栏目,旨在对全州各行业各领域改革试点争取、任务落实、自主创新、经验模式进行总结宣传推介,助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篇章汇聚强大的改革力量。
近年来,文山州锚定信访工作法治化改革方向,以“11345”机制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责任压实,构建起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闭环体系,推动信访工作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
聚合“一个中心”打破壁垒,构建信访治理共同体。改革传统信访资源分散化、条块分割的弊端,在州、县、乡、村四级建成1129个综治中心,推动调解、诉讼、检察、信访等“多中心合一”,2449名人员常驻值守,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揽子解决”。群众“有事找综治”成为新风尚,年均化解问题10万件,满意度达97.28%,彻底改变过去“多头跑、反复找”的治理困境。
广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
织密“一张网络”下沉触角,激活基层治理末梢。创新实施“基层治理一网兜”改革,打破党建、综治、信访等各类网格壁垒,整合为覆盖1.83万个基础网格、2.4万个微网格的统一治理网,将人、地、物、事、情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通过“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扁平化治理模式,实现矛盾问题“早发现、早化解”,推动信访工作从“坐等上门”向“主动发现”转型。
信访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信访事项
创新“三必到四必访”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突破传统信访“坐班接访”局限,推行“突发事件、矛盾纠纷、聚集活动必到;困难特殊、留守、返乡、新分户家庭必访”的主动治理模式,年均走访群众50万人次,就地解决问题7万多件、办实事25万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该经验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文山改革样本。
文山市常态化开展开门大接访
健全“五项机制”压实责任,构建源头治理闭环。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将信访风险纳入州政府“五项清单”,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9次专题研究,开展重大事项稳评200余次,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防控”;健全领导包案接访机制,州级领导包案化解2至3件信访案,县乡分级落实,2024年以来州县领导接访下访1524批,推动1281件信访事项化解,破解“层层转办、无人落实”难题;健全矛盾排查机制,以网格为单元拉网排查,实行“一事一方案、一人一专班”,行业部门每月专题研究,将矛盾化解在成诉之前;健全信访办理规范机制,制定群众信件留言办理细则,人民网留言、领导信箱等3532件事项受理办结率100%,杜绝“重受理、轻办理”;健全线索移送机制,建立信访与纪检监察机关线索移送办法,发出建议函30份、移送问题线索7件,追责问责1人,既保障群众合理诉求,又维护信访秩序。
砚山县信访局为民办实事获赠锦旗
通过“11345”改革组合拳,文山州推动了信访工作从“终端化解”向“源头治理”深化,以制度创新破解系列基层治理难题,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山经验”。
【来源:州委政研室(改革办)】
(编辑:唐雪娇 美编:冯明兰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