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文山 新实践】扛实责任 细化措施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民生实事
发布时间:2025-08-14 10:06:21
扛实责任 细化措施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民生实事
王宗斌
文山州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流域,河流多汇水面积较小,河道流程短,干湿季分明,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性大雨、暴雨多;干季降水少且春夏连旱、冬春夏连旱易发,干旱和洪涝灾害突出。面对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全州水务系统准确把握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及“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理念,坚持科学精准防汛抗旱,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为文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德厚水库大坝
2024年,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摩羯”降雨等多轮次降雨过程影响,全州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情况异常突出,1—7月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重大旱情,4月全州气温为有记录以来第1高年份;9月,全州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第1多年份;共发生超警戒水位及以上洪水17站(次),发生建站以来最大洪水6站(次),防汛抗旱遭遇新挑战、面临新高度。围绕防汛抗旱重点难点堵点,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供水保障行动和精准调度措施,稳住了抗旱保供水大局,守住了防汛“四不”目标。
打牢基础,守牢底线,有效应对连续干旱的影响。实施两个三年行动,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完成投资42.27亿元,8县(市)65个乡(镇)323个村委会3922个村小组21.41万户112.32万人通水受益(含依靠小水窖单一供水人口32.59万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3.06亿元,完工通水1件,受益人口3.53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88.58%。科学开展供需水平衡分析,完成5轮水库供水和州、县、乡、村4个层次供需水平衡分析,算清水账,建立供水风险水库和供水风险区域2个清单,扎实开展旱情排查,摸清干旱灾害影响的范围和底数。周密制定用水计划,对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实施精细化管理,分类施策保障供水,实施57件抗旱保供水工程及时通水,拉运水94462车次906976立方米,办理“12314”平台和各级反馈交办问题27件、省政府救助平台反映问题95件,稳住了全州抗旱保供水大局。
以人为本,精准调度,科学防御洪涝灾害的破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理念,牢牢守住“四不”目标,紧紧围绕“人员零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防汛目标,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432座水库53座电站水库和1059个山洪灾害危险区防汛责任人清单;完成防汛检查发现的295个问题和25个河湖“四乱”问题闭环管理;完成131座小型水库“112+”“水库保姆”管护新模式、15座中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创建、226座水库维修养护和50座水库害堤动物防治、9件河道治理项目竣工验收、17件水利设施水毁修复。强化水库安全调度,全年度实行水库蓄水旬调度机制,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调度运用计划,加强水库日常运行安全监管;病险水库做到主汛期空库度汛;坚持防汛蓄水同防同治,有效调度德厚、暮底河、马鹿塘和南令等水库群,实现年度最大蓄水5.66亿立方米,全州蓄水创历史新高。严格“1262”响应联动机制,紧盯气象、水文和山洪灾害“1262”精细化预报成果运用,强化预案学习演练,科学应对每一轮强降雨过程;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共抽查防汛履职情况937座(次)水库2286人(次),参加州防指联合值班9轮24天,4次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运用“四预”系统,按“首叫必通”“高级别叫应必通”的原则,全面构建洪涝灾害“人防+技防”体系,开展山洪灾害预警叫应,山洪灾害“四预”系统共产生山洪预警1254次、发送预警短信64519条(次)、叫应叫通防汛责任人2007人(次),通过科学运用山洪灾害“四预”系统,推动洪涝灾害防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
今年,1—4月全州平均降水量偏少,雨季偏早,5—6月全州平均降水量偏多(5月偏多47.3%、6月偏多44.9%),局部暴雨、大暴雨突出,超警戒洪水偏多,降雨区重合叠加影响较深,防汛形势复杂严峻。全州水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汛抗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防汛抗旱决策部署和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以安全为导向,全力推进省委“10件事”重点工作任务,强化防汛抗旱措施落实,为文山发展贡献水务力量。
实字托底,城乡供水保障平稳有序。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把防汛抗旱工作纳入局领导包保县(市)重点工作安排,及时召开全州水利工作会议、安全生产会议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把防汛抗旱工作纳入党组会、调度会研究,全面部署推动防汛抗旱工作落实落细。抗旱保供精准扎实,实行水库蓄水旬报,完成5轮4个层次供需水平衡分析,算清水账,5个抗旱保供水项目及时通水。水源工程批量投运,全州建成432座水库、56件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243件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水库总库容较2019年末增加2.2亿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能力13.81亿立方米,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供水安全平稳有序。
干字为先,防汛减灾工作扎实有效。紧盯水库、河道、山洪灾害危险区、在建水利工程和水利风景区等重点领域,全汛期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汛前,局领导带队检查发现的89个问题和省水利厅防汛检查发现的8个问题已闭环整改。汛中,对文山、砚山、丘北、广南和富宁开展了汛中“四不两直”抽查,发现的15个问题已及时下发整改通知督促整改。完成水库、山洪灾害预案方案编制和演练,防汛抢险人(财、物)资源盘点,防汛责任人培训3期,36件水利设施水毁修复,灾情统计14期。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1次,有效应对13站次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含超保证水位洪水1站次)。目前,全州库塘蓄水4.67亿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多1.07亿立方米。全面开展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巡检维护,504个站点平均在线率99.4%。全面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四预”系统产生的513次山洪预警和气象、水文部门12小时、6小时、2小时精细化预报预警为支撑,发送预警短信24824条(次),叫应叫通各级防汛责任人共776人次,涉及8县(市)247个村委会3494个自然村260个水利工程。水利行业“1262”机制建设持续向纵深发力。
防字当头,筑牢安全度汛坚固防线。不断优化“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深化部门间协调配合,按照水利部《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防汛抗旱工作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提升决策支持能力,提高调度指挥水平,健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原则,树牢“隐患就是事故”的底线思维,采取“自检自查+综合督查+重点检查”的方式,全面开展防汛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短期内无法彻底整改的问题,严格落实“五到位”管控措施,实行“双报告”制度,建立“一患一档”管理台账,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和应急准备,确保过渡期安全可控。科学有序实施洪水调度,强化水库防洪调度和汛限水位执行监督,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调度运用计划,及时下达蓄水计划,在确保水库安全前提下,科学开展水库蓄水工作,坚决杜绝发电放水、预泄腾库等作业造成险情灾情的情况;扎实推进146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208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以及148个山洪灾害监测站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测、防、报”的能力,密切联系气象和水文部门,紧盯落地雨、河中水,处理好“防”和“蓄”的关系,科学应对每一轮强降雨过程。深入开展宣传总结,深入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依法依规处置水事纠纷,挖掘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升公众防汛抗旱安全意识。严格汛期值班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联合值班等制度,开展防汛责任人业务培训,提高汛情信息处置和办理的能力,确保高效处理防汛事务。
(作者为文山州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唐雪娇 美编:冯明兰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