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州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生态环境工作
发布时间:2021-08-30 15:42:5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决策部署,助力文山打赢“蓝天、净土、碧水”三大保卫战,推动文山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8月27日,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联组会议召开,对全州2020年度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请问: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文山二河沟水电站敷衍整改被作为典型案例全国通报,教训十分深刻。我州以案促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如何?下步工作有什么具体措施?
李先祥回答:4月28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云南省文山州违建小水电敷衍整改严重破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典型案例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制定方案,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整改工作落实。
为深刻汲取教训,州政府决定于今年5月至12月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工作,推动全州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盘点、大起底行动。从目前来看,大盘点、大起底行动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验收。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中,二河沟一级电站两处取水口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未按要求退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其他问题正在有序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转办交办我州的100件群众投诉举报件,截至8月25日,已办结70件,阶段性办结14件,未办结16件,办结率70%。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和州委九届十二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投诉举报件办理为契机,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一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二是扎实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三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从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五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请问:当前,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州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为全州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王荣聪回答:一是每年制定《全州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方案》《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等,指导各县(市)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二是开展化肥农药使用监测调查,准确掌握全州化肥农药使用基本情况,科学分析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及存在的问题,为指导农民科学安全使用农药、高效使用肥料提供依据。三是加强化肥农药经营使用监管,加大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农药、违规用药以及农药经营使用台账制度落实的执法监管力度。四是推进化肥减量化措施落实,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五是推进农药减量化措施落实,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六是抓实化肥农药减量化示范区建设。七是强化科学施肥用药宣传培训。
请问:我州在治理水生态环境解决工程性缺水方面还面临哪些突出问题?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刀锦祥回答:我州水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点控制断面水质保持难。二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到位。三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困难多。
下步工作措施:一是突出重点,不断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组织实施水污染治理项目,确保重点流域、湖泊断面(点位)水质稳定达标,全州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二是围绕主线,狠抓水生态恢复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以河湖生态保护修复为主线,推动建设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继续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全面开展乡镇级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三是全面部署,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请问:当前我州森林覆盖率在全省排名靠后,与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喀斯特绿洲建设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步,我州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全州森林覆盖率?
余伍清回答:“十三五”期间,通过扎实开展国土“大绿化”,实施了一批重大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州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1.77%提高到50.29%,但与全省森林覆盖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受制于我州的石漠化程度深。
下步,将采取措施提高全州森林覆盖率:一是实施“增绿”工程,扎实推进国土山川绿化。“十四五”期间,我州将实施营造林120亩、退化林修复28.5万亩,新建防护林3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100万亩,年均完成义务植树700万株。二是开展“护绿”行动,全面筑牢绿色安全屏障。“十四五”期间,全州将确保森林蓄积量达7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受害控制率小于0.9‰,林业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小于4‰,天然林保有量达1663万亩。三是发展“用绿”产业,切实壮大绿色资源。依托生态护林员、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惠民项目,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请问:近年来,我州在贯彻落实能耗“双控”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对贯彻中央碳排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有什么具体措施?
金波回答:“十三五”期间,全州坚持绿色发展,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落实,深入推进全民节能行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州累计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366.5万吨,比“十二五”增加318.7万吨,累计为全州腾挪120.63万吨标准煤用能空间。全州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1%(扣除3个绿色重点项目能耗),圆满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优化绿色铝产业结构,缓解节能减排压力。严控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无序发展。深挖存量,发展增量,为绿色铝产业发展腾挪用能空间。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请问:我州矿产资源丰富,矿产业是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面临着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我州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刀锦祥回答: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结构调整优空间、严管严控抓减排、积极治理防风险等措施,顺利完成了省下达的“十三五”重金属减排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州建立污染源排查清单,关停落后淘汰产能企业20家。从2018年开展重金属污染源排查工作以来,我州建立在产企业污染源排放清单90家,关停搬迁和历史遗留企业污染源63个。突出重点开展修复治理。全州实施20个重金属污染土壤地块的修复治理工程。实施文山市马塘工业园区、小街多金属矿区,马关县都龙镇、南捞乡片区,麻栗坡县紫金钨业矿区修复治理项目,完成100.4万吨历史遗留砷渣的处置工作,完成72座尾矿库的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治理方案的编制,对48个尾矿库开展了风险管控和污染治理工作。
请问:通过调研发现,我州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管护不到位、错接混接、破损漏损、管段淤积、污水直排等问题突出。对于城镇污水处理,我州已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办法措施解决城镇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陆勇回答:州政府结合推进爱卫、创卫和城市更新等工作,着力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州县城区日供水量18.7万立方米,生活污水日产生量13.5万立方米,污水收集量10.7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1.1万立方米/日,污水收集缺口2.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缺口2.4万立方米/日。“十四五”期间,全州计划新增污水管网300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9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10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6座,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1万立方米/日。截至2020年,全州累计建成污水管道665公里。2020年以来,我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共获得中央专项资金近2.5亿元,专项债券筹集到11亿元, 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下步,我州将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相关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时修复破损设施,减少管网漏失,严格监管,减少污水乱排现象。
请问:2020年,我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哪些成效?当前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下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打好“蓝天保卫战”?
刀锦祥回答:通过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我州2020年大气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已全部完成,并在省对州考核中单项得到满分。其中,文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7%,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9925吨,较2019年下降20.2%;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45万吨,较2019年下降1.47%;11个省级大气重点减排项目已全部按要求完成。
当前存在问题: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二是履行职责存在差距。三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能力弱。
下步将采取措施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二是积极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实施办法”的落实。三是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州石漠化治理取得哪些成效?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十四五”期间,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石漠化治理?
金波回答:“十三五”期间,全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累计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4.14亿元,计划治理岩溶面积1656平方公里。自2016年以来,全州8县(市)已下达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共计40个,截至2020年12月,已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3.08亿元,治理岩溶面积1263平方公里。全州石漠化面积显著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积累的成功经验有:“十三五”期间,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我州整合部门资源,凝聚合力,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辅毯子、入户水沼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模式,把石漠化治理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助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助力培育脱贫产业两个方面重点发力,有效推进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治理。
“十四五”期间,我州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石漠化治理研究》专项规划,为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数据依据。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等治理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减轻石漠化程度。
(本版文字由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提供 图片由记者徐仕桓摄)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