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州委党校:以小项目推动“红色熔炉”党建品牌创建
发布时间:2021-11-10 16:30:49
文网讯 近年来,州委党校坚持红色领航、党性铸魂,实行党建品牌项目化,通过10个红色党建子项目,有效推动了“红色熔炉”党建品牌创建,实现了党建和业务有机融合。
夯实红色主阵地。高标准打造了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等,让环境开口、让墙壁说话,让每一名学员走进党校都能了解党校,感受到党校浓厚的党建文化气息,从而营造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学习氛围。依托老山干部学院,推进“州、县(市)、乡镇(街道)、基地”四级教学资源规范化建设,形成了“州委党校(行政学院)+8个县(市)委党校(行政学校)+104个乡镇(街道)党校+27个现场教学点”的四级干部教育培训阵地集群,每年接待各级各类培训班次(考察团)3000余次(个)8万余人。
设立红色先锋岗。强化机关政治属性,推进“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创建,推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党员干部教师围绕党务、教学、科研、资政等业务,常态化开展观摩切磋活动,全校党员立足岗位、勇当先锋,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截至10月,评选出“模范之星”9名、“模范科室”6个(次),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32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
举办红色微讲堂。开设“初心讲堂”,运用专题试讲说课、理论宣讲、微课堂、微党课、道德讲堂、主题演讲、讲故事和交流分享等形式,从“小问题、小案例、小故事”入手,把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工作实践、学习体会、思想观点、热点难点等问题分解成易学易懂的微话题来讲述,注重展示和锻炼教学技巧和艺术,强化基本功训练。2021年开展“初心讲堂”16次,通过“初心讲堂”储备了七一讲话精神、歌声中的党史、文山地方党史等系列专题。
组建红色宣讲队。抽调优秀党员教师,组建红色宣讲队,结合年度宣讲工作任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省州党代会精神宣讲200余场,受众3万余人次。与文山日报、州广播电台合办《百年百首红歌献给党》栏目,“讲党史、传薪火”宣讲队到直播间讲述党史故事12期,受教育群众达33万余人次。
打造红色精品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构建新课试讲、公开课轮讲、精品课评奖的磨课体系,精准提炼文山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今年以来,共开发党校红色精品课11个,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3个,《歌声中的党史》被评为云南省党史学习教育精品党课,并在全省展播。
建设红色资政库。成立决策资政研究室和“专家工作室”,围绕党的重大理论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课题攻关,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红色资政成果。2021年“老山精神”研究课题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基金立项支持,省委党校课题立项4项、校内课题立项32项;完成《智库成果专报》13期,获州委领导批示9期;在党报党刊和新媒体上发表理论宣传文章50余篇。
规范红色办教学。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学习中心内容,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地位,依托老山干部学院,传承弘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坚持开门办学,面向省内外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实践锻炼、研学交流,传播文山红色文化。截至10月,成功承办主体班次32个,承接高端委托培训和部门班次22个,培训党员干部1万余人次。
营造红色好学风。严格党校教学的规范化管理,通过“教师学员双评估”“培训成效双反馈”等形式,切实完善学员培训考核评价办法,以学员临时党支部、班委、班级工作组等抓手,开展课程学员点评、设置学员论坛,严格学风建设,促进班级活动系列化、学习培训主动化、学风学纪严格化,保持红色政治底色、杜绝圈子文化,有效解决了“学用两张皮”的机制短板和学风诟病,保证培训质量。
构建红色智慧网。积极推进“智慧党校”建设,校园学习区、生活区、办公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依托“两网一号”(中共文山州委党校网站、老山干部学院网站,“中共文山州委党校”微信公众号)和5台(校园)宣传机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晾晒成绩。统一购买中国知网服务项目,推动教师科研学习。研发“文山州委党校培训系统”,探索建立了“训前提交相关工作案例、训中集中研讨、训后跟踪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推进“案例共享+督查督办”,有效推动了学习成果运用。
锻造红色好管家。立足“服务至上”理念,推动后勤社会化、管理自主化、工作一体化、服务标准化、考核精准化等“五化”为主要内容的后勤管理模式,打造党员后勤服务管理团队,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党性教育,切实当好“红色管家”,提供规范化精准化服务。
(喻星富)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审核:侯佑琴)